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白云悠悠专栏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39) ---- 他乡·故乡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9&id=17708) |
-- 作者:农哥 -- 发布时间:2007/2/3 17:16:34 -- 他乡·故乡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孤身寄居贾府,“纵有许多照应,自己无处不要留心。”想自己若承欢父母膝下,“诸事可以任意,言语可以不避。”这便是异乡与故乡的区别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出生后,在故乡的时间只有十几年二十年,却在异乡生活了三十五年甚至更长时日。他们少小离家,老大依然不能回。他们乡音不改,鬓毛已衰。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也还是忘不了根生心中的闽南话。他们曾经几乎被故乡遗忘。故乡以及故乡的一切,成为他们胸口永远的疼痛。 他们是留在闽西的厦门知青。有人甚至把他们称为——“最后的知青”。 他们至今羁留在那片红土地上,有不得已的无奈与苦衷;也有坦荡荡的眷恋与倚赖。这种情感无疑是复杂而多味的。他们的人生价值在异乡得到实现。他们的情情爱爱在异乡开花结果。知青对那片山山水水的奉献不能忽视,他们或是担任领导,或是教书育人,或只是平凡普通的百姓。而那片土地那些乡亲回报他们的情感也同样沉甸甸。 如今,他们都已人过中年,这片红土地是他乡还是故乡,他们中或许有人已分不清。 有的人盼望落叶归根,有的人愿意在此终老。正如古诗里所说,“年深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是故乡。”这其中,有甘愿,也有认命。惟有他们自己才能了解个中滋味。 海峡导报: 记者: 罗琳 |
-- 作者:农哥 -- 发布时间:2007/2/3 17:30:28 -- 苦难带来温馨 蔡祖锬,1946年出生,厦门一中高中毕业生,1963年8月31日下乡到永定西溪农场。1977年调回厦门。现为厦门埃菲索公司总经理。 |
-- 作者:白云悠悠 -- 发布时间:2007/2/4 12:33:19 -- 谢谢农哥转帖,知青的生活虽苦,但是有爱情生活的知青的生活是很丰富的,如今回忆起来竟然感觉有些甜蜜?海峡导报的记者 罗琳,把知青的生活经历写的如此的生动详实,甚至有些浪漫和温馨。有播种才有收获。蔡祖锬经历的生活的磨砺,终于能够“虽然生活不是很富有,但也过得去,养花种草,饴孙自乐,倒也闲情逸志,潇洒自如了。” 很欣赏这段话: 如今的老知青,多已是“坐五望六”之年,对于人生,已无过多的奢求,对于过去,也无太多的计较,青春有悔也好、无悔也罢,旁人如何议论也罢,统统已是过眼烟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