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头
-- 发布时间:2007/4/18 23:20:39
-- [讨论]与老呆讨论如何填家庭出身
看了老呆填家庭出身的故事,也想起了我在那年月填家庭出身的苦恼、困惑、提心吊胆、无可奈何等一系列复杂的心情,以至于后来看见表就紧张。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就填过一次表,那时祖父还在,告诉我家庭出身填小手工业者,因为解放前他是个锡匠,做一些酒壶、酒杯、火锅什么的卖,带了我二叔和一个叫建中的徒弟。 初三的时候开始贯彻阶级路线,看到同学们都是填父亲的成份,我父母亲解放前都是小学教师,就填了个教员,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是教职员子弟。有一次贺龙体育场开全运会,学校规定只有工农子弟才能去看,这个时候就感到家庭出身的重要性了。 文革初期,班上同学吃忆苦餐,突然一些人情绪激动起来,高呼工农子弟站起来,“红五类”站到了课桌上,“黑五类”都滚了下去。我们这些人不敢站在桌子上,又不甘心站地下,只好站在椅子上,如是形成了所谓的“黄五类”。 文化大革命中,祖父的徒弟给我父亲和3个叔叔的单位写了信,说我祖父是工商业兼地主剥削了他。从此我们一家人走上了一条凄惨的路。那个叫建中的徒弟是邮电系统革委会的头,据说后来死在监狱里。 我在农村吃苦耐劳是有名的,每次招工都被推荐了,可每次填家庭出身我就害怕,有一次经过思想斗争填了工商业兼地主,最后还是用退色灵改成了教员,可是再改也没有用,政审是要查祖宗三代。73年我被招进了中南矿冶学院,可说来令人心寒,我是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招进来的。当然比起那些没有上来的,我算幸运的了。 我们大队的许多女知青填家庭出身时不是革军就是革干,有一次大队朱支书问我,你们这些女伢怎么回事,一政审不是资本家就是地主。有什么办法呢,要查祖宗三代啊!再查下去,说不定查出个皇帝来。 有个老同学父亲是右派,回城后找了个对象,他对我说找了个屁股上有“把把”的,谁也别埋怨。真令人哭笑不得。 文革后父亲恢复了职务,因校长是黄克城当然按离休干部待遇,我可以名正言顺填革命干部了,遗憾的是在后来填的无数表格里再也找不到家庭出身这一栏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