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永兴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30) ---- [推荐]《往事如烟》 序 --------葡萄枝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0&id=49239) |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12/24 14:30:03 -- [推荐]《往事如烟》 序 --------葡萄枝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的人生己度过六十四个春秋了。孩子们动员我写些往事回忆的文章,让他们也了解一下那逝去的岁月。我欣然应允。往事如烟般散去,想要捕捉,还有待费一番功夫。就将这组有关往事回忆的文章定名为《往事如烟》吧。 我是一个教书匠,一辈子只知道教书写文。没有在权力机关谋生,也没参与过国家大事的决策。虽然近年来顾问、参事、委员之类的虚职担当过不少,但那都是些应景的差事。开些可开可不开的会,说些可说可不说的话。无非是在相关的文件上,增补一条“经过专家论证”、“经***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条款而己。本人心知肚明,所以历来只作当权者的诤友,不当花瓶,也不趋炎附势,更不说违心的话。该说就说,说了没用还是说。数十年下来,人们都知道,“那是一位讲真话的专家”。有一家刊物记者在采访我的报道中说:“他是一位不惟书、不惟上、不惟众,只惟实的,纯粹的学者”,算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倒不是自认为清高,乃是不得已而为之。我经常对身边的同事和我的学生讲,既然走了这条做学问的路,既然人们把你当专家看待,就得像个专家、像个做学问的样子。就要自觉与权力和金钱保持一定的距离。说真话、做实事是起码的要求罢了。也谈不到有多高尚,仅此而已。 即将撰写的这一组《往事如烟》的短文就打算挂在“真仆人”博客上。这是一组以忆景、忆人、忆事为题材的短文。它们来自笔者六十四个春秋的亲身经历,当然是可信的。 教书匠本是布衣,我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介草民的人生。草民的生命非常脆弱,草民的人生既不英雄也不壮丽,草民大多没有改天换地的壮举。这样的人生经历便决定了《往事如烟》不过是些风花雪月的小儿科而己,涉及不到国家大事,也不可能提供什么历史的佐证资料。故而本人决不敢以《回忆录》自许。只是为儿孙后代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笑谈交流的资料罢了。 本人受的是理工科的大学训练,没有什么文学功底。这是常常引起我沮丧而懊恼的无奈。但我又偏喜欢看书,尤爱看古今中外哲人的书。也爱提笔写点东西。过去是职责所在。身为教授要写书、写文章。身为专家要为政府出谋划策,还要应付媒体的索稿。数十年下来确也写了不少东西。但那多是政论性的文体。理性思辨、逻辑推理尚可,文词优美、情节跌宕就谈不上了。所以在开始写这组回忆文章之前,很是犹豫了好一阵。好在亲人们一再鼓励,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着手筹备起来。 从哪里写起呢?当然要从我的出生写起。关于我的出生,有用的资料就太少了。想从记忆中挖掘,自然也是不可能的。抗日战争期间出生在四川犍为县的我。自四岁便随父母出川,尔后也一直就没回去过。要写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于是我和妻子决定专程回四川走一遭,算是寻根之旅吧。一则寻医问药又游山玩水,治病散心两不误,二则探亲访友、收集素材双丰收。何乐而不为?这不,机票己买好、行李也收拾好了。只等十月十号启程了。 就以这篇记事作《往事如烟》不似序言的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