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永兴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30) ---- [转帖]今昔晒谷坪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0&id=47754) |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12/5 9:59:42 -- [转帖]今昔晒谷坪 今昔晒谷坪 曹 国 选 “5.1”国际劳动节前夕,我陪同病危的母亲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故乡——永兴县墨水村曹家湾,直到将母亲安葬完毕,整整20天。 在这段时光里,我耳闻目睹了故乡的不少变化。有的东西多了:尽管不宽的水泥公路通向了穷山村;小巧玲珑的农贸市场镶嵌在村中央;村庄周围增添了不少朝向不一、参差不齐、单家独院的土洋楼;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各种家用电器也进入了不少乡里人家。有的东西却少了,特别是乡村电影放映队、文艺宣传队、图书室、合作医疗点等公益设施和载体几乎完全消失,原大队办公楼、生产队粮仓等公共设施早已改成了民居。 故乡的变化尽管让我增添了不少新鲜感,却也留下了某些失落感。也许因为走出山村前曾经担任过多年生产队保管员的缘故,也许因为这次回故乡的特殊使命感使然,我对村前晒谷坪的荒废伤感最深,尤其充满焦虑。 每天清晨打开门,眼前名不副实的晒谷坪总会唤起我美好的回忆。 这块用石灰渣筑底石灰盖面的、足有5个篮球场大的晒谷坪,曾经见证着农家的日子。它是劳动成果的“展览馆”和集散地,曹家生产队一年四季的收获,在这里首先得到充分展示,一茬一茬的农产品,从这里流向国家、集体和家庭的渠道;它是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大队、生产队召开各类大会,晒谷坪便成为人山人海;它是举办大事要事的集中地,每逢生日喜庆、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晒谷坪便会酒宴飘香、歌舞升平;它更是乡亲们的精神乐园,大队、生产队举办运动会,放电影,唱人戏,舞龙灯,耍狮子,晒谷坪便成了欢乐的海洋。除了组织集体活动外,乡亲们的业余时光,不少便在晒谷坪打发。热天的晚上,男女老少不约而合地搬出凳子椅子,或端着茶杯,或翘着烟筒,或挑着毛线,或补着衣服,聚集到处于风口的晒谷坪里,聊家常,传信息,更多的时间是听“老皇帝”讲古。每逢这时节,勤快的父亲一到傍晚,便会带着我们挑水泼洒,冲走晒谷坪的热气;善良的母亲便会烧一大壶开水、炒一些瓜子花生豆什么的,摆在晒谷坪的中央。大家啃着喝着,专心致志地听讲“三国”“水浒”、“征东”“征西”、“平南”“扫北”。冻天,晒谷坪则是后生们的天下,踩高跷,赶陀螺,练拳脚,跳绳跳舞踢键子,欢歌笑语不断。遇上一年难得一场的瑞雪,晒谷坪更成了一个冰雪运动场,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欢天喜地,不亦乐乎。 然而,美好的回忆顷刻间被眼前的残景打破。田土山到户后,晒谷坪随之五马分尸,变成几十户人家共有。起初几年收获农产品时,尽管谁也不够用,谁也不好用,乡邻们还能够互相调剂,交换使用。随着界限纠纷越来越多,乡亲们便各自寻找新的去处。新房的建设不约而同地把屋顶设计成平顶,既显得洋气,又节约了砖瓦木料,更方便了晾衣晒谷。喜迁新居者并不会让出晒谷坪里的那个“方格”,甚至将属于自己的“巴掌地”挖得稀巴烂,谁也不让用,谁也用不了。天长日久,晒谷坪便失去了使用价值,失去了昔日辉煌,逐步变成了坑坑洼洼、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荒废地。 依偎着历史冲刷出条条沟河的木门框,痴呆的目光照着黄昏下的这块荒废地,我心里增添了另一层忧虑。当今社会上的人心就象这块晒谷坪,已经散了。正因为如此,母亲的后事便要认真对待、充分筹划了。当时正忙完水稻插秧农活,“春插上岸把钱赚”,不少乡亲遵循这一千古不变的规律,洗去脚上的锈斑,穿上鞋袜,怀揣手艺,外出寻找一年的希望去了。不少人家又是人去楼空,村里白天见不到几个人,夜晚见不到几盏灯,充满“夕阳西下已黄昏”的沉闷感觉。办理丧事肯定需要不少人手,眼前只有一支“386199留守部队”,即使“有钱能买鬼推磨”,用钱将她们的肚子都填饱,可她们就只有那么一点“战斗力”,怎能完成艰难的“战斗”任务呢?退一万步想,即使她们勉强能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可“冲锋陷阵”是绝对不行的。出殡需要“主力军”,曹家湾送灵归祖需要的可不是一般的“主力军”,简直就是“敢死队”。曹氏祖山离村子足足15里山路,两班16个轿夫要将这尊五、六百斤的灵柩抬上山,而且担子一上肩,不到祖山上便不能放下来,倘若灵柩中途落了地,据说亡灵便要在这里蹲3年,象孤魂野鬼般的生活3年,孝子就得在这里守上3年。由此可见,不是年富力强的好劳力,还当不成曹家湾的轿夫、吃不上“轿子肉”呢。眼下的人贵气,挑肩磨脚的事做得少了,即使全村人都在家,也难得挑选出两班“挑百斤、走百里”的轿夫,况且大部分男性青壮年刚出门不久,打起灯笼火把也难以一下子追回呀!再就是行祭礼、办酒席的场所实在太狭窄,我们三兄弟都在外工作,比及一般的乡亲肯定多一层人缘关系,前来悼念拜祭的亲朋戚友相对会多一些,本来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晒谷坪目前已成那样,仅靠两间公厅堂根本摆不开场面。 始料不及的是,母亲咽气后,处于悲痛惶恐之中的我,很快被乡亲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亲和力打消了心中的疑虑,拨开了眼前的愁云。 好一支“386199部队”,唱“主角”的便是“娘子军”。她们个个扶老携幼,拿着一箍香一刀纸,一家家、一队队络绎不绝地来到我家,瞻仰了亡人的遗容后,便商量安排办理后事,全面铺开各项筹备工作。刹时间,男妇老幼齐动手,我们没有想到的事,她们都井然有序、力所能及地做起来:垒灶架锅,挑谷碾米,买菜买酒,烧水煮饭,杀猪宰羊,捞鱼磨豆腐,搬桌椅板凳,找锅盆碗筷;请乐师礼司道士,采购纸钱香烛烟花爆竹,砍竹子松针,装殓亡灵,布置灵堂;接待“走马灯”般的客人。她们也估计到了我家的客人会很多,还敲响铜锣,在晒谷坪紧急集合起整个“部队”,搬垃圾山,填污水坑。此情此景,感人肺腑,我顿时请了几台农用车,拉窑渣,买石灰。晒谷坪里再次展现出当年“修水库”、“开荒造田”的热烈场面,晒谷坪终于焕然一新,宽敞明亮,光彩照人。 择好吉日、正式开始祭祀活动的前一天,曹家湾在市内打工的、定居的乡亲们陆续回来了,特别是中、壮年人几乎一个不缺。原来,近二十多年来“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各管各家的柴米油盐”,好些人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村里即使死了人,还得到外头去“买” 轿夫,哪里还象是一公之后!乡亲们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了,前年除夕祭祖辞岁时,大家伙立了一个规矩:村里办丧事,在全市范围内的本村劳动力,没有非常特殊情况都要到位。倘若有谁无故缺席,他家出现任何事,村里人可以不搭理。因此,每逢村里办大事要事,用不着主家打招呼,“386199部队”“指挥中心”便会各自通知“主帅”赶回家来。真没想到,农家妇女不仅是“半边天”,而且是“386199部队”的“主心骨”,此时此刻也成了我们家的“主心骨”。 母亲的丧事办得庄严隆重。按照民间传统习俗,出殡实际上是活着的人送死去的人进入天堂之路,让新的生命在另一个世界再现,故而人们把悲哀的丧事也视同婚嫁乔迁之类的喜事办理。母亲的后事办理入乡随俗,请来了远近闻名的一班民间艺人,又别开生面地从县城挑选了一支颇有名气的西乐队,使传统的民间祭祀文化增添了中西现代文化的色彩,吹打弹唱、载歌载舞整整3天。出殡前一天晚上,一场丰富多彩的祭祀文艺晚会吸引了周围数里的父老乡亲,晒谷坪便成了一堵堵人墙围成的露天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中西文化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奏响了世界最强音。更没有想到的是,晚会进入高潮时,不少宾朋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其中,祭祀性的晚会顿时成了群众性的大联欢。 出殡时更加热闹,炮火震天,烟花绽放,一路花圈挽带宛如彩龙飞舞;人流如潮,组织有序,轿夫们合着响器、乐器的节拍,唱起铿锵有力的号子,踩起整齐划一的“猫儿步鼠”的舞步,花团锦簇的灵柩随着强烈的节奏地起伏跳跃。更有一些并非本村轿夫的后生崽,似乎昨夜晚会上余兴未消,争先恐后抢着抬一肩,学跳“集体舞”。我想,此时母亲的在天之灵也一定感受到了人心的统一、社会的和谐,而乐在其中。 脱白转红,喜事接近尾声,也是高潮。晒谷坪里杯光盏影,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我沉浸在乡情、亲情和友情的浓烈氛围中,脑海里仍不时地浮现出放电影、唱人戏、开大会、聊小天的美妙场景,历史的、现实的情景交相辉映。我感慨万千:是呀!几十年风雨飘摇,体制变了,人心散过,但因精神还在,情谊长存,故乡依然充满魅力和活力。借着敬酒的大好时机,我郑重承诺负责筹集资金,建议乡亲们有地献地,有力出力,共同完成晒谷坪的硬化工程。 掌声雷动,预示着象征文明和谐的晒谷坪必将创作出更多更新更美的故事。 作者简介:真实姓名:曹国选 通讯地址:湖南省郴州市环保局邮编:423000 E:caoguoxuan@126.com 电话13007355616 2007年8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