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永兴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30) ---- [转帖]有关"缘"文化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0&id=39431) |
|||||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9/6 11:04:02 -- [转帖]有关"缘"文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论坛上指出,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概念,最早来源于汉晋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汉唐以后,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缘”的观念逐渐成为典型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融入人们的基本观念和日常生活。中国文化因为有了“缘”,而能够更加客观、动态、豁达、良善地对待这个世界,中华缘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海纳百川。许嘉璐强调,文化追求多元化,多元的才是世界的,多元的才是和谐的。 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在论坛上指出,从文化的意义上讲,“缘”是中华民族心中的一个美丽的“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求世界和平和民族的团结与复兴的今天,中华民族固有的、特别强烈的对亲缘和血缘的认同意识,象一条切也切不断的河流,运载着深重的民族情感,涵养着我们的制度、法律和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绵绵不绝、生生不息。他还特别提到,缘,需要某种形式或物质为媒。酒是灵魂的琼浆玉液,是缘的最好的媒介之一。古往今来,见证着形形色色的“缘”。中国人特别爱酒,因为以酒为媒的“缘”太多了。我们甚至不把酒叫酒,而叫流霞,叫绿醑。饮流霞,满斟绿醑,多么美妙富有诗意。 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协调发展,追求和谐幸福,是当今时代生活的主题。当今中国正面临经济全球一体化、改革全面深入的时代,缘文化的传播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讲善惜缘,人际才能和顺,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能和平。 |
|||||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9/6 11:06:05 --
|
|||||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9/6 11:07:36 -- 缘文化是一个共生的文化,一个注重合作,讲求宽容,更重要的,心怀感恩的文化。 共生,一个确乎与生物学息息相关的字眼。天地万物,大到万灵之长的人,小到蝼蚁,试问有谁能脱离开任何他人他物独个生存,至少,他(它)不会活得很好。相互依存,相互协同,他确乎做到了叫1+1>2。 合作,曾经带给我不太亲和印象的一个词,因为它总让我忆及商场上的利益互惠,金元往来,而今却叫我不能不折服于它的惊人威力,因为,合作带给我太大的震憾,相信这份震憾也曾经拨动你的心弦。 宽容,一个并不容易将它贯彻进你自己心海深处的一个词,因为宽容本是一个令人轻易忽视,喜躲藏,好迷失的皮孩儿,又似一支长着鲜刺的玫瑰,但请不要忘记那句古训,贻人鲜花,手有余香。 感恩,我不愿多说,一个凡人心都有所悸动的字眼,我只想给聪明如君献上一首让我感慨时时翻新,每每不同触动的曲子,“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上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当我发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如鱼得水地让想象变成现实,当我发现在一个团队中融身于忘我,我真的信缘了,我相信,是缘让我能在某时某地遇见这样一群人,也是缘让我一直坚信我身后总会有这么一群人,我可以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知道前面有风有雨,有雷电,有霜雪。也同时让我深信,我更将有机会融身其它缘牵于时空某个点的另一些团队。 当我发现自己与友人不管隔了千山万水,不管无言了几个寒暑,仍可以找回曾经的热度,仍可以在彼此的心房保有那么一方处女田,我真的信缘了,缘是那根红丝线,看似孱弱难经风,却坚韧如芦苇。 随缘,信缘,不强求,而却并非无为盲从,我们更要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良缘,善缘,迷途小悟,因缘指引。
|
|||||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9/6 11:10:24 --
|
|||||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9/6 11:12:12 -- 五缘文化说与福建旅游业的开发 吕庆华 [摘 要]介绍“五缘文化说”,并可以利用五缘文化(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来开拓福建省的旅游业。 [关键词]五缘文化;旅游业;开发
一、“五缘文化”概述 所谓“五缘文化说”,就是对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内涵的五种关系的文化研究。其中亲缘(Kinship),就是宗族、亲戚关系,它包括了血亲、姻亲和假亲(或称契亲、如金兰结义等);地缘(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就是邻里,乡党等关系,即通常所说的“小同乡”和“大同乡”;神缘(Religous relationship),就是共同的宗教信仰的关系,如对关羽、诸葛亮、妈祖等的信仰,共奉的神抵结合着的人群;业缘(Business relationship)就是同学、同行之间的关系,有共同的利益和业务关系,有切磋和交流的需要和愿望,由此组合而成的人群,其组织形式便是同学会、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等;物缘(Product relationship),就是因物(如土、特、名、优等产品)而发生的关系,因物而集合的人群,也会出现诸如行会、协会、研究会之类的组织。 “五缘文化说”,是植根于五千年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吸取道家“六亲和睦”的观念,以儒家的“五伦”伦理为理论根据,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立足现实,面向海外而创立的新理论,是华人、华侨史的一个社会学概括,也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发展地方经济的经验总结。“五缘文化说”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版序言中说:“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人类自身的蕃衍产生了多种的社会关系。法国著名的汉学家汪德迈指出:“人更普遍的意义上讲,东亚国家的贸易关系是同欧美极为不同的,因为这类关系走向现代化赖以实现的历史基础截然不同。”他认为,正是“十分系统地建立于亲属、亲情等多种关系之上的关系”,“……在那里,儒家伦理的优越性加强了华侨‘商会’的凝聚力,并使华侨控制了整个经济网络。” “五缘文化说”是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所长、闽籍学者林其铁教授于1989年4月在福建漳州市召开的“纪念吴丰诞生101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首先提出的,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被人们接受。五缘文化的研究,也由个人走向群体。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分所率先成立了五缘文化与华人经济研究室,后发展成为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1995年12月,成立了上海五缘文化研究会;1996年11月,在福州成立了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
二、“五缘文化说”与福建旅游业的开发 福建省是著名的侨乡。宋元以后,海路开辟,地少人稠的福建,开始有人漂洋过海,到国外谋生,这种移民经明清到近现代,从未间断过。如今,海外福建籍乡亲已达到1000多万。海外赤子寻根溯源,思祖追远的炽热之心,表现出华夏文化的凝聚力。 (一)亲缘与旅游 在闽西、粤东、赣南这片以客家聚居地为核心的三角地区,分布着众多的独特民居—土楼,其形式有圆、方、凹、八卦、半圆、五凤等。它的特殊建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不断有美国、日本和其它国家的专家游客来土楼考察旅游,继而国内也慢慢开始关注土楼,土楼也成为永定、南靖等地的“无烟工业”和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景点。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产物。客家人自称是“中原土族,三代遗民”,他们是汉民族的“嫡系”。“拳头向外打,手指向内弯”,以姓氏为单位的迁徙—侨居—再迁徙—再侨居,独特的生存方式强化了血缘、地缘的联系,形成了客家人的团结奋斗精神。 1991年9月在香港产生了“世界客家恳亲大会”的组织,每隔两年轮流在世界各主要城市召开。1994年12月,第12届“恳亲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参加者有30多个国家80多个社团和国内10省市代表共有1900多人。会议期间,海外乡亲捐赠了巨资,再次展现了客家外汉寸祖国的拳拳之自0 千年土楼情悠悠。土楼,封闭而神奇,客家人开放而奋发,割不断的亲缘文化,让四海客家人济济一堂。 (二)地缘与旅游 福建与台湾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在历史上,台湾曾经长期隶属于福建管辖。明清时期,福建人大量移居台湾,至今,台湾居民中有80%的人祖籍是福建,最通行的方言是闽南语,民间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也与福建一致。从文化内涵的一些重要方面看,可以说闽台同属于一个文化区域。1949年以后,两岸分离,然而,人为的阻隔,改变不了两岸同根同祖的事实,也无法切断两岸人民的五缘文化联系。在地缘文化方面,主要表现在福建与台湾省的“三通”上—就是通邮、通商和通航。所谓“官不通民通;明不通暗通;直不通弯通”,既然都要通,晚通不如早通;“小三通”不如“大三通”;暗通不如明通。 笔者认为厦门港与高雄港,马尾与基隆,武夷山与阿里山,三明的金湖与日月潭可对等地开展两地的旅游(观光)交流。以旅游业为突破口促进两岸的“大三通”,进而促进两岸的统一。 (三)神缘与旅游 在福建莆田“海神”妈祖的故乡循州岛,有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青翠欲滴的万顷林涛,柔若细绒的环岛沙滩,更有令海内外善男信女向往的“海上龙宫”—妈祖祖庙。 神以人灵,人以神昌;神以民移,人以神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2500座妈祖庙。 1988年5月6日,台湾宜兴县苏澳南天宫妈祖信徒224人,不顾台湾当局的阻拦,分乘20艘渔轮从台湾直航循州岛进香朝圣,被誉为实际“三通”的首航。1990年以来,台湾同胞回媚州祖庙进香的人数每年都在10万人次以上。 有人说“是一尊妈祖为莆田招来了一座鞋城。”这也足见妈祖这根神缘文化纽带的神奇妙用。 “有德于民、有功于国”者皆可登上神坛,列人神谱。所以华夏神缘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诸多特点,较突出的就是:神灵多,信众广,并具有功利性和包容性。这些是华夏以外许多民族所罕见的。根据我国神缘文化的特点,福建省也应该利用丰富的神缘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景点,也应该成为旅游的“热线”和旅游大省,为改革开放的事业服务。 (四)业缘与旅游 笔者已多次被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华人管理研究中心邀请赴港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每次到香港后,我们都会抽空去参观香港的名胜古迹,如:太平山、海洋公园、大峰山的大佛和黄大仙庙等。去年9月16-19日福建省营销协会开年会时,我们也邀请了香港的客人来榕作报告。会后,福建师大管理系请客人参观了福州鼓山,他特别欣赏喝水岩的“碑林”。以上是由业缘而导致旅游的例子,如果让几百万全世界闽籍的炎黄子孙借各种类型的业缘“常常回家看看”,必然会导致我省旅游业有更大的发展。 (五)物缘与旅游 福建省的西部盛产地瓜干、萝卜干、霉菜干、老鼠干、猪肝干、竹笋干、肉脯干、豆腐干等即闽西八大干。还有闽西长汀的“河田鸡”,因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已久闻名于世;闽东的“二都蜡”和海产品,沙县、建匝的板鸭,永春的芦柑,永泰的李干、柿饼,漳州的水仙花,福州、沙县的小吃,德化的瓷器,福州的花茶、安溪的乌龙茶等早已驰名于世。物华天宝,真是八闽大地,遍地珠现。我们可以宣传这些“土”、“特”二字的物,并经过抽象,演化成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文化”、一种对乡土的情结,利用这种情结来开发我省的旅游业。
三、突出文化底蕴,开发我省的旅游业 西方的企业管理已由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管理,到达了企业文化管理阶段。我国的管理,也由对“物”的管理过渡到对“人”的管理。那种“见物不见人”,贬低感情、直觉和热忱的作用,忽视文化习俗的管理方法,已属过时。利用五缘文化,突出旅游的文化底蕴,是开发福建省的旅游业,必须加强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法」汪德迈.新汉文化圈,陈彦译【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2]鹿兰义.永定土楼[Jl.铁道知识—旅客专刊, 2001,NO (140). [3]林其谈.千年土楼悠悠情[N].人民日报,1996-9-5. [4]许怀中.推动福建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普及一<八阂文苑]序[J],炎黄纵横,2001,(6). [5]吴以宁一辫心香朝涓州[N].人民日报,1996-9-5. (来源:《北方经贸》2003年第9期) |
|||||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9/6 11:14:52 --
|
|||||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9/6 11:15:14 -- 缘 “缘”,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字眼,自古到今为人们信奉与称道。“缘”,不是迷信,而是一种人生的哲学。作为人与人或事与事的某种奇妙的联系,“缘”似乎是偶尔发生的,但又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缘是一种宇宙法则。 “缘”是偶然中的必然。缘看似是偶然事件,实则有必然关系。分门别类,有人缘、财缘、官缘;书缘、画缘、舞缘、歌缘等等。 俗话说:“咫尺天涯皆有缘”,“人生事事有机缘”,“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有缘自可渡,无缘莫强求。”“缘来缘去,缘散缘尽。”“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有缘则合聚,无缘则离散。” 可爱的缘 ,无奈的缘。这是对“缘分”的评述,可谓情真意切。以“财经小说”闻名天下的梁凤仪女士,她的成功之道是“勤+缘”。这位企业家称自己极端相信“缘”,同文学有“缘”。 “萍水相逢,终成眷属”,靠的是“因缘”。 “酒逢知己千杯少”,靠的是“结缘”。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为我们探究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多种多样的手段、方法。这就是中国文化讲究缘的一个特征。汉代张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三国时代诸葛亮神出鬼没,草船借箭等故事,明代刘伯温预知天机等等,都是把华夏祖先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结果。可惜我们不了解,导致了长期以来的认识误区,总以为他们是神仙而非凡人,其实他们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有姓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和功名是华夏古代文明造就的。 这个“缘”,洋溢着美丽的情感色彩,充溢着中华古国的智慧精髓。在我们人生的舞台上,不断演绎着一幕又一幕有关“缘”的活剧,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有关“缘”的故事。 “缘”使我们有了爱心、温情与活力。 |
|||||
|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9/6 11:15:37 -- 缘,原是古代封建迷信的说法,指的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缘"自从来到了人间,就沾上了尘世的风花雪月,于是,缘和分联在了一起 。 从不相识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这是缘;从相知到相爱乃至相许,那便是份了。缘由天定,份在人为。滚滚红尘,不相识的人能碰到一起,那便是缘了,如果能携手跨进神圣的教堂,那更是一种缘分。正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中遇见你该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中,正好在那一刻,正好在那一时,没有多余的话,只是轻轻的一句:咦,你也在这儿。 缘是一种极神秘的东西。把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聚在一起也不能指其意,但是感受到爱情的人却又不需要任何语言来描述它。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缘是月老儿的红线,缘是丘比特的神箭,缘是东南飞的孔雀,缘亦是反复往来的鸿雁。缘成就了多少佳侣,留下了几多浪漫。可是缘起缘灭终不由人定,于是造成了多少离合,又留下了几多凄凉。爱情的国度,只有两种季节:可爱,不可爱;爱情的夜空只有两种声音:幸运,不幸运;爱情的道路只有两种景色:我的,我们的。 从缘分的消逝,我们看到了嫦娥奔月的孤独身影,读到了黛玉的黯然神伤,亦听到了孟姜女的凄天恸哭。美丽的爱情故事终究以惨淡的结局收尾,那残破凋零的爱情似乎在向世人述说着心痛的定义,最后,留下的只是世人的回忆与无奈。 正因为有了对缘分的无奈,"随缘"二字才弥漫人间。"一切随缘",它代表了太多的无奈,包含着太多的痛楚和心酸。从此,爱情里多了叹息与摇头,多了眼泪和碎发。人们开始习惯于牛郎织女的遥望,习惯于完治莉香的相思,习惯于让缘分从身边逝去而带不走牵挂与心痛。 你说,爱情不过是忍住的寂寞,却又期待破坏寂寞。于是我们以虚拟的手法编织梦境,在寂寞中用沦陷拯救爱情。爱情本身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是苦苦的咖啡。人们却在品尝苦涩的同时忘了美味的存在。情缘就如一阵风,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待到生命的尽头,回首去看,恰是人生最美的梦。有人说: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佛家则说戒妄执。可是,面对如梦绚丽的青春,面对如水清澈的爱情,我们怎能无视缘分,怎能让它随风而逝!于是我们执著,于是,我们不再随缘。你说,放弃是一种勇敢,我却说:执著的人更勇敢。只要是一份值得执著的缘分,为何不可一路追下去!人不痴情枉少年,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当流星划过天际,我知道,一切已成为回忆;当寒风割伤脸皮,我懂得,秋天已不再美丽;当缘分之门紧闭,我明白,曾经拥有的珍惜;当思念再次凸起,我了解,不能放弃。于是,我只能沿着两岸茉莉的小溪,苦苦寻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