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ygch
-- 发布时间:2007/8/28 16:45:15
-- [原创] 连环画的故事
连环画的故事  在六十年代,我们这帮毛孩子恐怕除了看电影,最大的精神享受就是看连环画(又叫画书,图书)了,随便往街上一走,坐在门口三三两两的孩子,几乎都在看连环画,在那时,这是一道景观。在街上,还有摆摊的,一块门板上摆满了各种图书,一老太太或老头守着,摊前摆几只小凳子,花一两分钱就可以看上一本。那时,家里基本不给零花钱,口袋里常常是一两分钱都找不到。 那时,最大的愿望,莫过于上新华书店挑选几本喜爱的画书。新华书店,是我们向往的地方,那一面倾斜的板架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散发着油墨味的画书,让人流连忘返,丢魂失魄。我最喜欢的是成套的画书,如《杨家将》,《岳飞》,《西游记》等。每套十几本,每本一两角钱,一套也只要几元钱。连环画这种文学与美术合二为一的艺术形式,解放以来就很盛行,五十年代就出版过大量的连环画,但那时的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良莠混杂,到了六十年代,其水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时看过的画书,有的现在还记忆犹新,如《杨家将》的《七郎打擂》,杨七郎与潘豹比武,失手打死了潘豹,从此结下了杨潘两家的冤仇,后来,杨七郎被潘仁美用乱箭射死。《岳飞》中的《岳飞出世》讲述岳飞出世时遭遇洪水,岳母抱子坐进水缸逃生。《枪挑小梁王》讲述岳飞比武杀死梁王的故事。《风波亭》讲述岳飞被害。那时,我们还读不懂原著,通过看画书,一本厚厚的古典名著就能了解个大概。 那时,收藏画书也是很时髦的事,我就做过一个小木箱子,专门放置画书,那时一个小孩收藏画书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小孩财富多少的象征,记得上五年级的时候,班里自办一个阅览室,号召同学捐书,我大公无私把大部分的画书都捐出来了。 我对连环画有着很深的感情,现在我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逛逛旧书市场,看到喜欢的画书就买上一两本,我觉得,那不是普通的画书,而是我的一段珍贵的记忆,是我永远不会再来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