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永兴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30)
----  [转帖]生死大营救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0&id=36164)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8/13 18:58:11

--  [转帖]生死大营救

荆草坪矿透水事故被困职工安全脱脸记

本报记者肖建勇 通讯员邓建平 刘邦富

6月24日,湘煤集团湘永公司荆草坪矿井负200水平西南23轨道上山突然穿水,87名矿工被困井下,一场生死大营救行动迅速展开。仅2小时40分钟,被困职工安全回到亲人身边。

突发透水

这天9时30分左右,正在23底板大巷准备炮药的开拓队矿工吴爱华,突然感到一阵阵凉风袭来,紧接着听到哗哗的水声。

“不好,透水了!”

想到这里,他立即返回工作面,将这一情况告知正在打风机的吴继新和胡知文,并和他俩迅速往安全地方撤,可还没跑出多远,水就漫过来了,又急又大,很快淹过他们的膝盖。他们扶着钢丝绳往外走,走了七、八十米到达23底板巷时,水已经涨过他们腰部了。他们顺着水流方向顺利地到达负200井底车场,吴继新马上打电话向调度室汇报了透水情况。他们和此时已撤至负200大巷的10多名矿工一起,于10时10分安全出井。

调度室接到井下水情电话,值班领导、矿总支书记戴建梁当即指示,调度室通知井下所有作业地点人员迅速撤离,其中负200以下水平的从326二轨向负50撤离。同时,纠集所有矿领导、队干组织人员下井抢险救人并向公司汇报险情,请求公司救护队救援。

此时,倾泻而下的老窿水直接向主运输大巷、中央水泵房冲来,瞬间,33采区配电房、负200水泵开关柜进水,负200运输大巷水位迅速上升,半小时内,最深处水达到1.8米,大水开始从316一轨、二轨倒灌入到负350水平,堵住了矿井的主要安全出口,井下工作面矿工全部被困。据测量,透水时,水涌出量高达每小时40000立方米

紧急救援

当班作业的87名矿工,分别在负370、负350、负315、负270四个水平工作,作业点就有9个,还有流动工作的安全员,瓦斯检查员,负315水平水泵司机和电机车修理工等。由于井下的电话被水浸入后无法接通,一时无法将撤离的信息送到每个作业点,除安全撤出的10多名矿工外,还有70多名职工下落不明,情况万分危急。

“矿领导和队干部逐一到各点面通知,撤出人员。”

9点55分,戴建梁和测量员谷会及2名队干从副井来到负200井底,这时负200运输大巷已被水淹了,已经很难通过。戴建梁安排队干杨文秋、王国泉、副矿长王安华及随后赶来的刘文成、杨秋生、黄奇、唐文等管理人员,分两路探水到采区寻找被困矿工。

杨文秋、刘正湘等人踏入冰冷剌骨的老窿水,往采区方向游去;黄文术、张万炎等人则绕道从负50北底板巷顺着26轨道下山赶往负200水平。

白沙局常务副局长曹贵华、湘永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许永德等领导先后赶赴现场,指挥抢险工作,并迅速成立了“6.24”透水事故抢排救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方案组、后勤组、安全组、供应组、排水组、观测组等六个工作小组,制定了《抢排救险工作方案》,一边指挥撤离人员,一边组织堵水保井工作。

安全脱险

汹涌的老窿水仍不断地向井下倒灌,水位还在快速上涨。最危险的是负350水平、负370水平的矿工。然而,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没有惊惶,没有自顾逃生,依靠自救和互救,有秩序地组织撤离,确保了大家的生命安全。

群安网员欧绿林得到调度室告知的险情后,不顾个人安危,首先想到的是赶到工作面报信,紧急撤出那里的矿工。在3166一石门时遇瓦检员黄玉平,他将险情简单传达后,又赶往掘一队通知人员撤离。

黄玉平获知情况后,想到的不是自己逃生而是尽快通知其他矿工,他走到3167叉道口,这里已经过不去了,又返回从3166通风上山下去赶到回收队,组织回收队的职工安全撤至3166北大巷一石门与欧绿林带出的职工会合。随后,他又回到掘一队、采三队、回收队的工作面查看是否还有没撤出来的矿工。

同样,接到险情的采三队队长李茂虎,连滚带爬地赶到工作面通知本队职工赶快撤离,由于当时心里很紧张,也末看清有多少人就带着他们往外爬,等到了安全地方时才发现还有两个开电溜子的矿工没出来,他把其他矿工安排好后,再次返回到工作面。

各队汇聚到这里的47名职工从326轨道上山经负50出井,在10点30分安全到达地面。

这时,井口站满了人,职工家属在焦急地等待着亲人的归来。有些没有见到自己亲人的家属已经哭了起来,人群开始有点燥动。经清点人数,还有25名矿工没有撤出。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这25名职工到底在何处呢?公司总经理许永德命令再次向险区找人。

救援人员再次来到井底大巷,发现值班矿长王安华正在清点人数,通风队的2人到了,采三队的3人到了……可就是少了采一队的6人!刚准备撤出的彭成平闻讯后,二话没说,又一次下到采一队所在的负270水平的3164工作面,工作面无人除了一些工具、衣服外,空无一人。彭成平判断这6个人一定是匆忙之际撤往3164通风上山了,那里已被水堵死,太危险了!他来不及细想,立即往3164通风上山方向走追去。

果然,他们都在负270一石门,正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到彭成平来了就像遇到了救星。在彭成平引导下,他们通过安全通道安全撤到326二轨水平。这时,王安华再次清点人数,正好25人。他们来不及休息,立即出井,当最后一名职工拿到入井证时,已是12时10分。

聚集在井口的矿工家属们长长地舒了口气,顾不上黑黑的煤灰,相拥着亲人久久不愿松开.


▲脱险矿工在演示当日井下撤离的路径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8/13 18:59:30

--  

奇迹是这样创造的
--荆草坪煤矿在重大透水事故中成功营救87名被困矿工的启示

本报记者 殷忠民 王刚 通讯员 邓建平

  煤矿突发重大突水事故,井下作业的87名矿工生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矿工们凭借平时所学的安全防护知识,和矿领导的科学指挥调度,迅速逃离事故现场,避免了一场特大的矿难事故。6月24日,湘永矿业公司荆草坪煤矿创造了我省近年来重大矿难无一人伤亡的奇迹。

新工人发现事故苗头
  “要是没有吴爱华的及时发现,如果吴爱华只顾自己逃命,后果不堪设想。”这是日前记者在荆草坪采访时矿领导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6月24日上午9时30分,正在井下23采区大巷道作业的吴爱华感觉右侧面袭来一股凉风,同时也听到了“哗哗”的水流声。今年3月进矿的吴爱华很快就联想起进矿安全培训时老师讲的穿水前预兆,他很快就确定这是煤矿穿水了,尽管他没有见过穿水,但却知道这是个要命事故。危急时刻,他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而是跑向离自己70多米的工作面的另一端,告诉正在打风机的吴继生和胡知文:不得了,煤矿穿水了,赶快跑。吴继生和胡知文赶紧丢下风机就跑。他们前脚跑,水在后脚跟,仅仅分把钟时间,漆黑冰凉且有些发臭的水很快没过脚面越过膝盖直达腰部。滚滚水流直往井下的采区倒灌。在逃命的同时,身兼公司工会“群安网管员”的吴继新一边打电话向调度员报告穿水情况,一边和其他几位同事紧紧拉住井里的钢丝绳顺着水流爬向-200采区的车场:这里还有10多名作业的矿工,他们要和这些兄弟们一同逃出死神的魔掌。10时10分,在-200工作面的矿工凭借所学的安全知识安全出井。

矿领导井下救人
  正因为吴爱华及时发现险情和吴继新的及时报告,正在值班的矿党总支书记戴建梁几乎在第一时间知道了井下险情,戴书记果断地要调度室通知所有作业人员迅速撤离,-200以下水平作业的矿工从326二轨向-50撤离,通知所有矿领导和队干组织人员抢险救人;立即向公司汇报,通知救护队马上赶来。同时,他要求开启压风机利用液压管对风洞送气以保证井下的氧气。9时45分水已经淹没了矿井的主要安全出口,水泵房进水,通信中断,井下作业的87名矿工除-200作业面的10多名矿工安全返回地面外,还有70多名矿工困在井下-370,-350,-315,-270四个工作面,下落不明,情况万分危急。矿领导戴建梁、王安华、胡水平、陈国友、文柏清和管理人员谷会、杨文秋、王国泉等冒险深入井下兵分三路寻找困在井下的矿工,他们来到-200工作面时发现这里的运输大巷道已经被淹没了,矿领导趟过、游过刺骨的水流到其他作业面到处寻找被困的矿工。在家轮休的矿长曹永郴闻讯后急忙跨上摩托车直奔矿区,及时和井下救援人员取得联系共同制定营救方案,确定了突水方向和矿工们撤离路线。湘永矿业公司领导和白沙局常务副局长曹贵华先后来到现场,指挥抢险工作,公司成立了“6·24”穿水事故抢排救险工作领导小组,董事长、总经理许永德任组长,下设方案组、后勤组、安全组、供应组、排水组、观测组等六个工作小组,制定了《抢排救险工作方案》。许永德亲临井下现场,查看险情,指挥撤离,组织堵水保井工作。

被困矿工有序撤离
  汹涌的水流仍不断地向井下倒灌,水位不断地上涨。最危险的是-350水平、-370水平的作业人员,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没有惊慌,在当班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下,依靠自救和互救,有秩序地组织撤离。
  井下挂钩工、公司群安网员欧绿林听到调度室告知的险情后,不顾个人安危,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到工作面报信。路上,遇到黄玉平,告诉他发生了穿水险情后,又到掘一队通知人员撤离。瓦检员也是群安网员的黄玉平得知险情后也不顾自己的安危到处通知和寻找矿工。接到险情的采三队队长李茂虎,连滚带爬地赶到工作面通知本队职工赶快撤离,几经周折,各工作面安全管理人员和前来接应的矿领导陆陆续续找到了47名矿工,在-326采区会合后,由杨文秋和欧绿林将他们带到地面。清点人数,还有25位兄弟不知去向。公司总经理许永德焦虑万分,要求救援人员再次来到井底大巷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一群失散的矿工,值班矿长王安华井下清点人数后发现少了采一队的6人!刚带人撤出的安检员彭成平闻讯后,二话没说,再次摸黑下到采一队所在的-270水平面,终于在一个被堵的通道门口找到了6名有些惊慌的矿工,将他们带到了安全地带。12时10分,历经2小时40分钟的紧急营救,87名井下作业矿工全部安全撤离。12时30分许荆草坪矿井下的-350和-370作业面全部淹没。
  目前,该矿正全力排水,预计到8月方可恢复生产。

几点启示
  荆草坪矿井此次突水是外因所至,原因尚在调查中。当日的突水量在3万立方米以上,水流量大而猛,87名矿工作业面点多面广,能够在短时间全部安全脱险,且毫发未损, 这在矿难事故中是不多见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创造了矿难抢救史的一个奇迹。那么这奇迹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在记者采访的当日从几名抢险有功人员的对话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记者:你是怎么判断出是突水事故,依据是什么?
  吴爱华(今年3月进矿的矿工,事故的第一发现人):我是今年3月进矿的,一进来,矿里首先是安排我们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总共搞了8天,老师将矿井概况,采掘知识,防灾技术,安全生产技术都讲得通透,尤其是老师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预兆和处理办法作了不厌其烦的讲解,记忆特别深刻。学习完了,还要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不能上岗,两次考不好,不予录用。所以我们都学得很认真,没有想到这次还真是用上了,关键时候救了大伙也救了自己。
  记者: 矿井路线非常复杂,又没有光线,你们是怎么准确找到撤离的方向的?以前碰到过这样的事故吗?
  彭成平(安检员):我们矿是一个老矿,没有出现过突水事故,这次事故是第一次,好在我们矿经常在职工中开展“安全金点子”征集和安全大讨论活动,就遇见突发事故,如何避免;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我们该怎么办等进行了研讨。虽然我们没有碰到过突水事故,但我们已经作了多次预案。矿井下安全撤离路线也早就心里有数。
  记者:这次发生突水事故,井下的矿工怎么能做到处事不惊,并且有序撤离?
  邬定国(湘永公司工会副主席):我们矿井下每个作业的班组都配备了值班队干、安检员、安监员和工会培训上岗的群安网员,可以说是构建了几道安全防护网络,在这次大灾面前,他们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确保了队伍不乱,人心不慌,撤离有序,这次事故中,我们的群安网员个个发挥了作用,目前矿里已有40多个群安网员分布到了各班组,今后我们还将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力度。
  记者:这次矿工能够安全大转移,你认为有哪些做法值得同行们借鉴?
  戴建梁(荆草坪矿党总支书记):这次矿井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大突水事故,短短两个多小时,分散在9个点作业的87名矿工能够安全撤离,的确是创造了矿难抢救工作中的奇迹,这得力于我们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尤其是我们的基层安全管理人员,面对灾难,他们沉着冷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通知救人,如何带领他们按照安全路线撤离。同时也与我们公司领导的现场正确指挥分不开。从这次成功抢救的背后来看,我们除了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到位以外,工程和技术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许多煤矿的老巷道都自然废弃,而我们为了以防万一不仅保留而且还对它进行维护加固,确保每个采区有两个以上出口,采区间有联合通道,并满足通风和行人要求。在这次突水事故中,在个别出口不畅的情况下,由于还有多个安全出口,井下矿工才不至于被堵,才可以顺利到达安全地带。

http://hngrb.rednet.com.cn 2007-7-4 14:14:02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8/13 19:13:21

--  
李茂虎80年元月招工入矿,在井下工作了27年。这位中等个子,脸上总是面带微笑的中年矿工,面对矿井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几十名矿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如何逃生和救助同事的危急关头,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绝不可放弃一个矿工兄弟,要让每一个矿工平安出井!

   2007年6月24日早班,李茂虎井下带班。按照湘永矿业公司安全生产“九不准”的规定:没有领导或队干带班工人不准下井。作为一名采三队副队长的他肩负着安全生产的双重重任。在事故发生前,他和往常一样派好班后,领着9位工友来到了3166工作面采煤,对工作面人员进行了安排:5人在工作面作业,另2人开车放斗、2人开溜子。李茂虎来到工作面一边查看安全情况,一边指导正规操作,要求作业面先搞好单体支护人工留巷,再采煤。在单体支护时,他发现还少2块竹簾,就要大工师傅李友念,廖任和他们扪边木,自己到-270水平去找竹莲。作为一名队干必须严格做到工作面按正规作业,不能因偷工减料而影响工程质量。从3166工作面到-270要走100多米的上山,巷道窄小。李茂虎走到-270车场时,满身是汗,正准备拿着3块竹簾返回时,只见本班安记员彭成平急急忙忙地朝他跑过来,边跑边对他喊:“李队长,不好了,23穿水了,我们赶快分头通知人员撤退。”彭成平说完是往另一个水平走了。李茂虎听后半信半疑,随手拿起话筒向调度站询问,话未落音,316二轨上山真的来水了,漆黑冰凉且有些发臭的水很快没过脚面,同时,一股股冷风扑面吹来。面对突发其来的透水,李茂虎心里急,也怕,这是他第一次在井下遇见大水,他知道井下发生透水的严重后果。说此时,那时快,李茂虎心里一阵紧张和恐慌,两脚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怎么办?326就在上面,李茂虎只要往上跑,即可脱离险境,保命逃生,谁也不知道事因。可3166工作面的9位职工兄弟又怎么办?一旦上面进水,工作面的上出口,只是一个沿空巷留下很小的煤巷出口,进了水这个出口就没有了,如果不去喊他们出来,他们又得不到任何信息,后果不堪设想?李茂虎想着、想着、不行啊!还得赶快通知他们,我不能弃之不管,万一出事,我无法向领导和他们的老婆孩子交代啊!我的良心会永远受道德的谴责。我们患难与共,情同手足,血浓于水,绝不能放弃一个矿工兄弟的生命!就是死,也要和他们死在一块。于是,他飞奔地连滚带爬来到3166工作面,吼叫着说:“老李、老廖、23穿水了,快跟我走”,老廖他们根本不相信,反问李茂虎:“我们矿哪里有水穿?” 李茂虎只得大声叫到:“我亲眼看到了水,快走,我还会骗你们吗!”僵持片刻,大工李友念对他说:“李队长,你先带他们撤退,我下去喊开溜子和放斗的人员,随后就来。”李茂虎嘱咐老李:“你要注意安全,我们-270见!”就急忙带着4位工友爬到-270,立即朝着正确的避灾路线往326方向撤离。老廖人胖,加上心急又走得很快,体力有些不支。这时,汹涌的水流仍不断地向井下倒灌,水位不断地上涨,水越过了他们的膝盖,突然,老廖紧紧抱柱充电机铁架,不肯走了,情急之中,他吼道:“你要坚持啊,赶快与我们一起走!”,就这样,大伙搀扶着他迅速来到326井口,正巧遇到回收队刘永林等3人。李茂虎凭着对井下巷道的熟悉,加上平时安全培训所学的避灾知识,嘱咐刘永林,老廖等7人一定要往26方向从-50水平出班,那是绝对安全的。当李茂虎目送他们沿着正确的避灾方向撤离时,他也想和他们一道走出去,但想到李友念他们还没有到位,又放心不下。强烈的责任心和手足情驱使他扭转头,再次下到-270。李茂虎走到-270,水越过膝盖直达他的腰部,在冰凉刺骨的水中,他冷得直打啰嗦,水的臭气熏得他想呕吐。李茂虎强忍着,他抱着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一个矿工兄弟的生命的信念,心想一定要寻到他们,要把他们平安地带回地面。就这样,他踏着冰冷的臭水沿巷寻找,没发现有人,又沿路返回,孤独的巷道一片寂静,只听到脚步踩水的声音,不知道李友念把人带出来没有,一种恐惧感突然笼罩全身,他至今还心有余悸。李茂虎走到-275与326斜井交口处,就看到326井底方向有矿灯闪光,心里一阵欢喜和兴奋,他大声喊:“是谁啊?”当听到是李友念的回音时,李茂虎悬挂的心才放下来了。这时326通风上山来了一些人,有通风队的,回收队的,掘一队的,再加上他们采三队的总共8人,恰好当班安检员兼群安员的黄玉平也来了,等大家过来了,李茂虎、黄玉平与他们聚集在齐腰深的水里,按队别清点人头,核实确定没有遗漏人员后,他们10人就一起撤离到了326井口,沿着26方向出来了。

   出井后,李茂虎才发现自己衣服全部挂烂,身上腿上多处擦伤,还流了血,全身也散了架。然而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在与死神赛跑中,我们赢得了生命的宝贵时间,确保了矿工兄弟安全脱险。当李茂虎他们走出井口那刹那间,地面焦急等待的领导和亲人们,长长地舒了口气,顾不上黑黑的煤灰和湿透的衣服,激动地相拥着亲人回家。中午12时10分,被困井下的87位矿工全部安全出了井。那情景应该是天底下最感动人心的场面,87位矿工兄弟毫发未损,是李茂虎最大的满足,也是对李茂虎最大的褒奖,因为他们赢啦!

   为了堵住井下的老窿水,最大限度地降低矿井损失,早日恢复生产,李茂虎顾不上多休息。当天下午5点,他又下井参加矿组织堵水抢险任务,在胡水平副矿长的带领下,经过7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堵住了二轨井口倒流的老窿水。李茂虎连续作战,不怕疲劳,他们四个队干分别带领本队职工清出了23西南大巷、316斜井、316井底的煤砰共1400多车,同时,还在-350大巷重新落底、铺轨200余米,为荆草坪矿7月21号恢复生产做出了努力。

   李茂虎在6·24抢险救灾中,做了一名湘煤集团职工、一位湘永公司队干应该做的事情,尽到了一个煤矿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之所以他能做到临危不惧,舍生救矿工,是因为有共建美好家园的理念在鼓励着他。他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继续发扬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为把湘永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城市化矿区,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