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永兴县采访之前,就听说它很特别:一是它的银产量占全国的30%,被誉为“中国银都”;二是它自身并无银矿,没有资源。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永兴“无中生有”地创造了一个“银都”。
5月23日,采访组一行来到永兴县采访,一进县城就远远看到一座小山上有四个银白色的大字:“中国银都”。县委书记陈方敏说:“我们银产业能够发展壮大,得益于我们遵循的是零资源下的循环经济模式。”
在鑫泰银业公司原料库房,我们看到从全国各地拉来的原料如同一座座小山一样堆在那里。与其他工厂原料不同的是,这些原料都是工业废料,看起来和普通泥土没有什么区别,从外形上看更像“垃圾”。总经理许小兵笑着说:“别小看这些‘垃圾’,我们去年生产的100多吨银都是从这里面‘淘’出来的。”
不光是银,鑫泰公司还可以从这些“垃圾”中提炼出铜、金、钯、钡、铑、铟等十几种有色金属。也不只是鑫泰,永兴县从事这种垃圾堆里捡银子的规模企业已有191家。2006年全县共生产白银1910吨、黄金6.5吨、其他有色金属15万吨,实现税收2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9%。
近10年来,永兴共从“三废”中提炼黄金36吨、白银12000吨、其他有色金属100余万吨,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产银大县。
“永兴不仅从全国各地购入废料加工进行循环利用,还通过技术的推动和产业的集聚,在县内形成了一个资源利用的小循环,确保每一块废料都被吃干榨净。”县长谢光辉说。
在鑫泰公司的原料厂房里,我们还发现了一堆奇怪的黑色石头,又大又重,形状不规则,表面还有很多孔。“这是别的厂家提炼完金、银之后的废渣,我们买来作原料。”鑫泰公司办公室主任曾庆联说。
“别人已经炼过一遍了你们还能用?”记者问。
“那当然,像这一堆原料,他们只提取了其中的金和银。经过检测,里面还有铑、铟等多种金属,他们提取不了就卖给我们用。同样,我们买来的原料中如果有提取不了的金属,也会在冶炼后卖给其他有能力的企业去提炼。永兴的炼银工厂里没有废物。”曾庆联回答一板一眼。
为了充分提取回收来的废料中的有效成分,永兴县不断引进新的工艺流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力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如鑫泰银业自主开发的“多金属复杂渣料的综合处理工艺研究及运用”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主产品金、银、铅、铂、钯、铋、铜的回收率达到98%以上,稀散金属诸如硒、碲等的回收率也达到90%以上。
同时永兴还大力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引导金银企业向园区集聚,金银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规模化实现了废料的有效流通和高效利用,县里的金银企业通过工业园区的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实现了对废料的多次循环利用,从全国各地流入的“三废”原料,基本上能够通过各种冶炼企业的循环利用“吃干榨净”各种有效成分。
目前,永兴县已经成为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处理基地,每年要循环利用“三废”50万吨以上。这么多的废料进入永兴,对环保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对此永兴人的看法很一致:“环保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自己把自己搞垮,一定要实现清洁生产。”
在意水铅业有限公司,我们看到这里的烟囱有些特别,虽然不高但是很粗,像好几根烟囱绑在一起,还分为好几层。烟囱上还有长达几十米的W形的粗大管道与一个密闭的小房子连接。“别小看这些管子,我们安装这套设备花了160多万呢。”公司副总经理李孝慧告诉记者。
县里要求,金银生产企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环保设施和环保条件才能够进行生产。为了确保清洁生产,县里严格执行了三级环评制度:
———对产业发展进行整体环评。县里编制了金银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并委托湖南省有色金属研究院完成了对金银产业的规划环评;
————对工业园的规划进行环评。柏林、塘门口、黄泥三个以金银企业为主的工业项目区,在建区之初便通过了省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区的管委会,明确了环保监管人员,建好统一的废渣场,集中处理废物,大大降低了排放的污染水平,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对企业进行环评。要求企业配备烟囱管道粉尘回收设备等环保设施,对金银企业的废渣、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对环保的严格要求不仅保住了青山绿水,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如烟囱管道粉尘回收装置不仅杜绝了粉尘污染,而且回收的粉尘中可以再次提取多种贵金属,实现了烟囱粉尘的循环再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意水铅业公司,每年从烟囱灰中就可以提炼出价值500万元的金属。
“虽然我们卖的是金砖银砖,但是利润并不高,还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金银的深加工,争取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烟囱灰都被吃干榨净之后,永兴人又把眼光瞄向了产品的深加工。
5月23日,鑫达银业公司的刻花车间里,10多个年轻工人神情专注,绣花般地在银质的杯子上雕刻着各种花纹,刻好的杯子美观大方让人爱不释手。据介绍,同等重量的银在市场上是500元,制成杯子后可以卖到1400元到1600元。目前鑫达公司生产的“湘水”牌银杯、酒具、餐具、工艺制品已经年产上万套,产值达3000万元。
在金荣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银砖则被制成了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触头产品用于工业生产。金荣公司是西河企业集团为延伸产业链而建立的,通过与中南大学合作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公司的触头产品研发进步很快,目前产品全部都是自主创新的成果,产品售价比卖银砖提高了20%。
据介绍,通过项目的贷款贴息的方式,永兴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并与中南大学、昆明贵金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工艺。目前已开发生产了硝酸银、化工银、超细银粉、925白银、银触头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已有深加工企业10家,白银深加工率由原来的不足5%提高到12%,拉长了产业的链条。预计“十一五”末白银深加工率将提高到40%。
利用银产业的优势,永兴还以银都品牌促旅游,做起了工业旅游的文章。他们投资2200多万元,建了白银博物馆、原始冶炼作坊等一系列人文景观,展现永兴300多年的历程,挖掘300余年冶炼文化内涵。
开展工业旅游最早的鑫达公司,目前每天来参观的游客已接近百人。目前的观光项目有银的炼制过程和银工艺品的制作过程,9月份他们的工业旅游二期工程“银都坊”完成后,游客还可以亲手动手,制造戒指等自己喜欢的个性银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