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永兴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30)
----  [转帖]永兴:五彩经济神话已就,旅游再来增色添彩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0&id=29029)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6/2 16:08:21

--  [转帖]永兴:五彩经济神话已就,旅游再来增色添彩
5月23日上午,“又好又快看湖南”采访团记者一行来到郴州永兴,中经网湖南频道记者得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就在记者到达的前一天里,专程来到永兴考察金银产业发展情况,他们要求,永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旅游做大做强“中国银都”。


    号称“中国银都”的永兴,其产业到底有何特色,引起省委领导和《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如此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呢?


    永兴县长谢光辉在对记者的开场白中这样表述:永兴县的经济,概括说来,就是“五色”。黄色有烤烟经济,黑色有鞭炮产业,绿色涵盖了农业水利、旅游、水电产业;而金、银两色产业,更是永兴一绝。“永兴县要打好率先发展的基础,除做强以‘白色’为特征的白银等贵金属冶炼加工业外,还要做大以‘黄色’为特征的永兴冰糖橙产业和烤烟产业,要拉长以‘黑色’为特征的煤炭采掘及其综合利用产业链,要做以‘红色’为特征的烟花爆竹产业,要做精以‘绿色’为特征的旅游产业。”


    可以佐证永兴一绝的数据是,2006年,永兴县共生产白银19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实现产值60亿元,税收2亿元。


    “2002年,我们的金银产业税收才2千万,到2006年,我们已经达到2个亿,也就是说,4年时间,我们的税收已增加了10倍。”说这句话时,谢县长的脸上洋溢着自豪。而更让63万永兴人自豪的是,金、银两色产业的原料,全来自于工业三废。“变废为金银”,这在常人看来,几乎就不可能,但永兴人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让不可能变成了绝对现实。中经网湖南频道记者的思路,便也从不可能的可能中展开。

  “没有银矿的银都奇迹”



    北枕衡岳,南联五岭;千年银都,一江丹霞。这说的就是“中国银都”永兴。交通便捷,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S212线穿境而过,乡乡通水泥公路;资源物产丰富,素有“冰糖橙之乡”、“油茶之乡”、“煤炭之乡”的美誉,这就是经年的历史沉淀,外界对永兴的印象与评说。


    永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向群告诉记者,永兴县位于湖南郴州市北部,是一个拥有63万人口的中部地区县,虽有“湘南鱼米之乡”、“煤炭之乡”等美誉,但金银矿产资源却为零。


    让人惊奇的是,就是这样一个“零金银矿资源”的地区县,2006年却创利税2亿,出口创汇800余万美元。没有金银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黄金白银又是从哪来呢?


    永兴人的回答是:永兴是没有银矿的银都,所产白银都是从全国回收的工业三废中提炼的。金银产业所需原料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渣、废料、废液,通过传统工艺技术提炼回收。以工业“三废”为原料的金银冶炼循环经济,经过永兴人手中的翻弄,如今已是蜚声中外。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他们硬是活生生地创造了“没有银矿的银都”奇迹。而凭借这点,永兴如今已跻身中国中部地区百强县行列。


    面对成绩,面对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人间奇迹,永兴人却显得十分谦虚。永兴县委书记陈方敏说,“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我们要围绕‘力保全省十强、打造三湘名县’这一目标,树立固本强基的恒心,坚定率先发展的信心,善于做艰苦细致、扎实稳健的基础工作,勇当争先创优、引领发展的时代先锋。”


    关于未来,县委作如是谋划:永兴县目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2004年、2005年先后被评为全省的经济强县和经济十强县,作为全市的资源大县、人口第二大县、半小时经济圈的重点县,永兴要以固本强基为手段,实现率先发展之目的。


    记者一行一直的困惑是,全国这么大,为什么单单就永兴人能变废为宝,“无中生有”地做出一个金银产业来?永兴县的行业龙头企业鑫达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生文对记者回答说,这些废物别人买了也赚不了钱,但永兴人可以。这里没有什么别的秘诀,靠的一是技术,二是循环利用。在鑫达公司的白银冶炼厂中,2006年创造了11亿元的产值和3600多万元的税收,它生产的含量四个9的国标白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曹生文甚至连冶炼炉排出的烟尘,也不让它白白浪费,将它卖给了下游企业进行再冶炼,每月居然还可收入十几万元。一切在人们习惯性思维中的废品,到了永兴人手中就都成了世界一流的珍品,永兴人就是这么神奇。

  “中国银都”,神奇背后的难题  


    正如中国古语所言,凡事不进则退。“中国银都”,虽然神奇,但不可能一直就那么“神气”。在巨大成绩的背后,如果要说永兴人那本难念的经,同样也来自于金银产业。


    业内人士指出,毫无疑问的是,尽管永兴以白银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在全国闯出了名气,但一些重大现实困难不容忽视。


    首先,永兴金银产业主要通过福利企业和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两种模式运行,大部分企业主要靠生产附加产品铅、铟、铜、金、铋等谋求发展。受国家税收政策调控,永兴金银产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将被取消。由于白银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金银大量出口,出口退税给当地财政带来沉重负担,出口越多地方政府负担越重。


    其次,2006年国际市场白银期货风波给永兴敲响“警钟”。受国际白银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永兴金银产业发展的资金链条断裂,损失约5亿元,企业融资困难成为制约“中国银都”发展的又一“拦路虎”。


    第三,技术支撑虽较原来有所增强,但精深加工所占比例仅为12%,除开发出“银基触头”系列产品和生产银饰品外,几乎没有其他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大量利润流入下游加工企业。 推动“中国银都”发展,仅凭永兴的力量太小,郴州市的力量也不够,必须借助国家和湖南省的大力扶持。


    如何解决“中国银都”发展面临的困难?县长谢光辉表示:要充分利用“中国银都”无中生有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力争跻身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县,循环经济试点县数量有限,可以享受资金投入、税率、项目建设等一系列特殊的扶持政策,这必将为“中国银都”增添新的动力,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预计今年7月可以批下来。突破资金瓶颈,永兴将把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建设作为重点,由县财政控股,民营企业参股,共同注资一家5000万元的县级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通过资金放大,缓解资金上的困难。为解决精深加工,提高金银产品附加值,永兴每年将拿出100万元的研发引导资金,积极组建“中国银都”金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大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力度。


    同时,政府引导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归根结底要通过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来配置资源,促进产业升级。“按照市场要求,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园区化发展,占据市场的制高点,拥有定价的话语权,这应当是‘中国银都’发展的出路。”谢光辉县长这样描绘“中国银都”的未来。

五彩经济增色,旅游承续永兴神话


    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永兴北枕衡岳,南联五岭;千年银都,一江丹霞。这样的地域环境,预示的正是,这是值得深度挖掘的旅游资源。而这也正是张春贤书记所要求的,永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旅游做大做强“中国银都”。而这是“中国银都”的未来更光辉灿烂的描绘。


    郴州市永兴县金银管理局副局长李小志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金银产业发展因为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如今已比较成熟了,如果我们依托先天的旅游资源和历史培育的“银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同样还十分广阔。


    记者了解到,旅游业发展作为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永兴县如今算是迎来了难得的机遇。2007年,以“千年银都、一江丹霞”为主题的郴州山水旅游节由永兴县承办,按照“大投入支持大开发,大宣传培育大旅游”的思路,永兴将切实整合丹霞便江旅游、银都工业旅游、板梁民居民俗旅游、黄克诚大将故居旅游、悦来温泉休闲旅游、龙山湖休闲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着力推出“千年银都、一江丹霞、古村风情、将军故居、温泉休闲”旅游品牌,带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这一大胆的尝试,同样给人以新产业链条拉升后的兴奋与憧憬。


    巧合的是,就在中经网湖南频道记者在永兴采访完毕,湖南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在播放张春贤书记关于永兴发展的座谈。张书记说,“中国银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保住绿水青山,还能创造“金山银山”,了不起,要找准定位,突出主导产业,搞好精深加工,进一步做大做强。周强说,永兴人很有创新精神,从工业废渣到黄金、白银等稀贵金属,到白银工艺品,再到工业旅游,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发展前景良好。

    电视里,鑫达银业公司董事长曹生文向张春贤书记介绍说,他们公司建设的全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每天接待游客数百人,工业旅游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白银的生产过程,公司也从中得到了实惠,旅游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两成,公司目前积极建设的“中国白银第一坊”准备争创“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品牌,到今年9月,工程就能完工,到时将作为主要活动场所承办2007年中国郴州生态旅游节。公司的目标是要将“中国银都”的银制旅游纪念品做成与湘绣一样闻名天下的又一张湖南名片。

    在听取曹生文的情况介绍后,张春贤说,“中国银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废旧物品中提炼出黄金、白银等稀贵金属这条路子走对了,省里将积极帮助永兴申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县。“中国银都”将提炼出来的金属用于旅游产品开发,省里特别支持这个思路,专程考察就是要促使大家围绕旅游做好金银产业,特别是白银产业。郴州旅游资源很好,银制品围绕旅游服务很有前景,要把现代科技和民间传统的银制品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做大做强“中国银都”。


    五彩经济在永兴已经开写了神话,如今,旅游前来增色添彩,我们不难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看到,旅游承续五彩经济的传奇,在永兴再度写了产业经济的神话篇章。

作者:徐志频 邓婷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6/2 16:28:39

--  

永兴人 展示在你面前的“多彩湖南人”

“又好又快看湖南”采访团来郴州永兴县之前,我已在车上听一行人说起,称之“中国银都”。我曾经的印象中,永兴县一定是个象盛产原煤一样,是一个漫山遍野都穿金披银的地方。直到今天,在采访全部结束,准备动手写稿前,我还在纳闷。毕竟这是一个搜遍县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找不出半点带金银的原料来。

    每一个接受我们采访的对象都这样说:我们的原料,都来自外地。这还不算,更绝的是,永兴金银的生产原料,无一不是来自于人家抛弃的工业三废。


    刚从嘉禾采访过来,嘉禾的“铸造湘军”,嘉禾人的勤奋、实干、粗沉品格,还在脑海里盘旋,刚到永兴,不意感到一种飘逸与思致,灵活与巧妙。或许这一印象,在刚见到永兴县长谢光辉那一刻起,就已有了初步的模样。谢县长看上去那样儒雅、言谈间机警而充满活力。前后对比,我突然想起学者易中天前些日子颇流行的一句话来。他说,湖南(长沙)人的性格,一是霸蛮,二是灵泛。


    是的,灵泛。粗重、辣劲与霸蛮,是湖南人性格中很显摆的一条。但如果就看到了这一条,还不算是了解湖南人的,比如今天,比如现在,比如当我们看到了“中国银都”永兴,比如我们见到如此儒雅与风度的谢光辉县长。

    在所有胜于雄辩的事实中,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虽然罗列数据总耽于枯燥。我们见到的一组并不枯燥的数据是,位于湖南郴州市北部的永兴县,是一个拥有63万人口的中部地区县,这样一个“零金银矿资源”的地区县,2004年却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银都”称号。2006年,该县生产白银1910吨、黄金6.8吨、其他有色金属16万吨。实现产值60亿元,税收2亿,出口创汇8000余万美元。


    在一个“零金银矿资源”的县区,从无到有,无中生有,逐渐地做成一个支柱性的大产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奇迹和创举。在他人不敢想的时候,永兴人已经做了;在他人想做的时候,永兴人已经远远地跑到前面去了;在他人开始做的时候,永兴人已经做成顶天立地的大产业了。什么叫实力?这就是实力。你不服气不行。


    历史上曾盛行一句话,叫“广东人喊口号,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湖南人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在历史上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委实付出过许多沉重的代价。能在历史上有一番作为,很大程度上也正因为湖南人霸蛮。但永兴人今天用事实在告诉我们,湖南人灵泛的思维,在科技含量相当高的领域,同样不仅仅式于力,式于勇,而更多地依靠科技、智慧,同样可以将经济领域内的同行甩到身后。

    昨天,当“又好又快看湖南”采访团来到郴州,当地电视台正放湖南新闻联播。饭前,郴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彭生智及时打开了电视机。新闻里说,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专程来到永兴考察金银产业发展情况,他们要求,永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旅游做大做强“中国银都”。旅游业延展,在“中国银都”的发展思路上,不能不说又是永兴人灵泛地把握市场,把握先机的创造之举。


    到今天为止,“又好又快看湖南”采访行程已过大半,这些天来,省委宣传部隔一阵就有同志告诉我们,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等领导每天都在紧密关注我们的报道,并针对我们具体的报道给出意见。这既让我们感到了肩头的重担,同时也感到兴奋,让我们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在工厂矿区采访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倦殆。我想,在向全国与全世界报道湖南,全方位展示湖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跳脱新闻事实,从文化、地域、人文的角度,对县域的发展,作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呢?就比如今天,与永兴人同呼吸的时刻,跳开产业发展的本身,我似乎在悄然中看到,他们在湖南继“鱼米之乡”、“煤炭之乡”等美誉后,向世界展示了更加丰富多采、摇曳生姿的湖南人形象。


作者:徐志频 邓婷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