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5/9 20:20:35
-- [推荐] 苏仙母家潘家园
苏仙母家潘家园 苏仙岭象一匹扬鬃奋蹄的骏马,奔驰在南岭北麓郴江之滨,又象一座巨大的翡翠屏障矗立在郴州市苏仙区境内。她距市中心三华里,主峰海拔526米,满山古松笼翠,岗峦雾云缭绕,构成"苏林云松"的奇观,为郴阳八景之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苏仙岭原名牛脾山,西汉文帝时,郴人苏耽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苏仙岭。古老的历史,瑰丽的风景,召唤历代名人骚客浏览观光,书写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词章歌赋,留下众多流传千古的文物古迹。而苏耽的神奇,仙人的灵验,更吸引着古今善男信女、商贾巨子乃至达官显宦前来顶礼膜拜,祈祷保佑。故早在唐代,苏仙岭就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誉。 郴州苏仙岭与苏仙的传说 , 已经家喻户晓。然而,对苏仙的母家就在永兴这件事,却鲜 为人知。如要探究其缘由,那还得从潘家园说起。 从永兴县城大桥沿便江右岸上行500米,就是苏仙的母家 -----潘家园。潘家园前临便江,背 依 仙母山,与鹅公寨塔隔江相望。门前的石径小道,上通资兴 地界,下至永兴县城,小径两边长满茂密的小竹。屋后的古 樟、翠柏,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风光明媚,江面帆影 片片,林间鸟鸣啾啾,确是一个“水石环抱,云树清幽”的 好地方,故旧志将其列为县内十二胜景之一。县人,清户部 主事曾全有《苏仙观》道: 百尺楼合千仞山,萦纡石磴踏仙关。 白云常宿疏棂外,明月平飞碧树间。 鹿旁竹根眠独稳,鹤巢松顶梦应闲。 潘园尚有遗踪在,绿韭春风绣石湾。 西汉文帝年间, 苏仙的母亲潘氏就是生长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的美女。成年后 ,许配郴县某人为妻,还未过门,丈夫就因病去世。她决意不 再嫁人,主动到夫家侍奉公婆,以尽孝道。过门后,她属守 贞洁,尊老爱幼,无人不夸潘氏的贤慧。一日,她在郴江边 洗衣服,看到江面上漂来一条五色苔,感到非常奇怪,便用 手去打捞。谁知这五色苔竟把潘氏的手缠住,而且越缠越紧。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便想用牙齿把苔丝咬断。口一张,苔丝便直溜溜地滑入腹中,由此而授了孕,她怕丢人现眼,便躲进牛脾山一个石洞里,生下一个男孩。产后,她丢下儿子,一发狠心跑下了山。七天过去了,她上山打柴,血缘亲情,迫使她跑到洞里去看个究竟,不看则已,一看让她迷惑不解。小孩不但没死,旁边还守着一头自鹿,一只白鹤。白鹿给小孩喂奶,自鹤佩翅膀为小孩护身。潘姑娘始而惊,继而喜,连忙将这苦命的孩子紧紧搂在怀里抱回家去。 她克服种种困难把孩子抚养成人,后又送他上学读书,苏仙没有名字,私塾先生要他自己取一个。小孩刚走出门,就看见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枝上,自己却枕着树根呼呼大睡。小孩于是将所见情景禀报先生,先生说:"禾草串鱼,是个\'蘇\'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姓苏名耽,叫苏耽吧。自此,小孩就称苏耽。 后来苏耽学业长进,又在山中遇见奇人,授以仙术,精于医道,给附近的乡亲们治愈了不少疑难病痛。苏耽一有空闲,便跟母亲到永兴外婆家做客。她深知外婆和母亲喜欢吃韭菜,便在圆肉栽种、培植。后人吃了他种的韭菜,觉得味道特别香美,被称为仙韭,有流传有《潘园仙韭歌》,并立有石碑纪念。碑文‘‘潘园仙韭”这四个字据传为汉武帝侍臣东方朔手书。 苏耽非常孝顺母亲,有一次正在吃饭,苏母无意间说想吃便县(今永兴)的特产鮓鱼(油鮓鱼)。苏耽一听,放下琬筷就出了门,眨眼功夫,苏耽就提了一对鮓鱼回来。苏母问:"郴县也有鮓鱼吗?"苏耽答:"我是从便县买来的。"苏母觉得很奇怪;又一次,苏母患病不思饮食,苏耽问娘想吃什么,苏母说:"我想吃的只怕是想得到却吃不到。"原来苏母想吃湘潭名产臭豆腐乳。怪不得说想得到却吃不到了;湘潭 离郴州近七百里,常人往返需两个月时间。母亲有病需要照应,如何能尽快取回臭豆腐乳呢?苏耽在门外沉思间,忽然遇到曾向他传授仙术的老仙爷,告诉他白鹿洞通湘潭,只要日出前入洞.日落前就可从湘潭打个来回,出洞而归;第二天,苏耽按照老仙翁的指点,果真买到了湘潭臭豆腐乳,并 在当天傍晚赶回了郴州。苏母高兴之余,却不相信苏耽真的到了湘潭。 汉文帝三年(公亓前177年)五月十五日,是苏耽成仙升天的日子。 苏耽对母亲说:玉帝叫我上天,我给你留下一个神盒,需要什么,你只要在盒上敲一下,讲出所需要物品旋自出来,保管你老人家有吃有穿。且特别嘱咐,明年椰州有大瘟疫,你可将桔叶、井水救人。说完飞升而去。如今,苏仙岭上还留有他飞升遗址。名日“飞升石”,石上还有脚印模样,传说就是苏仙登仙时留下的足迹。第二年,郴州果然瘟疫蔓延,仙母按苏仙传下秘方,用井水、枯叶治瘟疫,救人无数。后活百余岁,无疾而终,被奉为“仙母元君”,县人在潘家园后山上建苏仙观,常年祭祀,香火不断。朝庭显宦,到永邑后,都以访苏仙观、潘家园为幸事。古人留下吟咏此景此景的诗文 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