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永兴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30)
----  [转帖]古韵板梁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0&id=22008)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3/23 12:41:20

--  [转帖]古韵板梁

本报记者文热心

  从永兴马田圩下京珠高速公路、入107国道、朝西行约3公里,便来到板梁。这个始建于宋末元初、强盛于明清、“保存最好”的原生态村落,坐落在永兴县城西南20余公里处,离西边的黄克诚大将旧居也就10多公里。

  一幅水墨画

  初春时节,记者入村,登上一所民居的楼顶,板梁古村历历在目:东面郁郁葱葱的象鼻山将通往粤港的繁华和喧哗挡在了那边,西面丰腴的山包和村落之间是大片肥沃的农田,板溪从与村南的雷公古井相接后如“护城河”围着板梁蜿蜒东去,古官道从北迤逶而来又顺着缓缓南行。山头古塔俯视,村头古樟如伞,村边石板桥横,村前古亭傲然。

  放眼村内,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青、黑、白构成了其基本色调。青的是秦砖,黑的是汉瓦,白的是房子风火墙上涂的白灰。360多栋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的线条明晰、疏密相间,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将视距拉近,建筑群的倒影映在村前的月亮塘里,在潋滟的春水里摇晃着。

  一个小社会

  过了接龙桥,就进入村中。按照社会学家的话说,这是一个“聚落”,一个在历史中形成的特定社会、文化意义的系统,每一座建筑都在这个系统内有它的位置。板梁,最多的建筑当然是民居,其经典之作算清朝三品官刘绍苏的府第。这是一栋典型的砖木结构三进式湘南民居,跨过宽厚的、高高的门槛,就是刘家的堂屋,越过“鲤鱼跳龙门”砖雕的天井则是刘家的二进,信步跃上台阶则是刘府的三进,三进两旁各一个侧天井,两厢住房对称排列。整个建筑富丽堂皇、精致实用、威严气派。

  在板梁古村的古民居中,最常见的就是天井。从建筑学的眼光看上去,天井功能是通风、采光、排水,在密集的居室中起到了空间的延伸和生命与自然的贯通作用。其实它深层次功能是人们的精神需求:蓄财养气。这可是上了书的:“不高不陷、不长不偏、堆金积玉、财源绵绵”。“四合”天井式民居很像“昌”字,象征着家庭富裕昌盛。

  除了民居,这里还有满足人们心理寄托的东圣祠、碧禅寺、娘娘殿,有小孩就学的古庠,有祭祀祖宗的祠堂,有家族议事的古厅,有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忠烈亭,还有供妇女寄托情思的“望夫亭”,更有众多的店铺商号,也有作坊票局。还有一家独立的单位———育婴局,它已有200年历史,是板梁先辈开设最早的民间慈善单位,为的是把那些弃婴抚育成人。

  这个聚落系统的连接线就是纵横交错的石板路,分麻石街、青石街等,条条相接,如将石街相连长有十数里!“聚落的建筑系统,是和聚落居民的生活系统同构的,它们是乡土生活的环境和舞台”,社会学家这个结论正是这里的写照,板梁古村的齐全功能令人惊叹,这里的人们自古就以“雨雪出门不湿鞋,宴客五十(桌)不出村”而自豪。

  一扇高价门

  板梁古村建筑,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是那风火墙和飞檐上的砖雕,天井和台阶上的石雕,门窗和屏风上的木雕。

  一个图腾一个意境,一组雕刻一个故事:石榴寓意着多子多福,蟠桃寓意着长寿健康;麒麟是贤才有德的图解,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花瓶取平(瓶)安的谐音,蝙蝠取其福(蝠)的谐音,鹿儿取其有禄(鹿)的谐音;喜鹊含梅则隐含着喜从天降、喜入家来的企盼。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生活场景等,采用比喻关联、寓意双关、谐音取意等形式,通过雕刻的工艺手法搬进日常生活,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生活艺术化了,艺术也就实用化了。

  这里的石雕主要装饰在转角泰山石、门槛、门墩、柱座、天井等处,木雕主要装饰在门罩、梁、柱、枋、窗等处,砖雕主要装饰房檐、门当、地面、墙壁等处。板梁最精巧的是木雕,仅工艺技法就有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清代富商刘绍连二进式古居精致之极,那扇雕花中门早两年被一位“有识之士”看中,开价6000元想收入自家宝库。这就可见这些木雕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之高。

  板梁,一个还保存着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历史、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板梁,一个研究中国古代农村人群聚落形态的活化石。

原文出处:http://news.sina.com.cn/o/2007-03-20/070111451070s.shtml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