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永兴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30)
----  [转帖]永兴县新星煤矿上演生死救援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0&id=17593)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2/2 13:00:32

--  [转帖]永兴县新星煤矿上演生死救援

井筒坍塌,永兴县新星煤矿上演生死救援
作者:张兴伶 赵聚源 姚仲秋 王金星  发布时间:2007-01-22

  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承载年设计能力21万吨矿井的运输、通讯、通风、排水、供电、行人要塞的立井井筒会坍塌;

  这是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投产初期井下最大涌水量每小时仅27.4立方米。而现在,井下最大涌水量每小时达1200立方米,增长40多倍。由当初的水小矿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水大矿井,最终在“碧利斯”洪灾中经受淹井的重创。

  这一切,都源自附近小煤窑的非法超深越界开采。

  1月11日,记者一行专程来到地处永兴县复和乡的马田矿业公司新星煤矿。由于井筒坍塌,矿井停止了生产,工业广场也没了往昔生产繁忙的热闹,取而代之的是挖掘机、装载机、搅拌机的轰鸣声和激烈的抢险场面。

  震惊:420米深的井筒坍塌

  2006年12月26日下午2时45分,一场灾难正悄然降临到新星煤矿。

  像往常一样,正准备给地面发提升信号的井底车场信号工巫槐,突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只见一大片矸石正从深达420多米深的立井井筒上方“哗哗”坠落, “不好,井筒坍塌了!”他一边喊道,一边迅速冲到电话机旁,向调度室作汇报。

  值班人员在向矿领导以及马田矿业公司、白沙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和湘煤集团公司汇报的同时,立即清点下井人数。经清点,当班包括矿领导一人带班在内共93名。93条生命危在旦夕!

  值班副矿长康多建立即打电话到井下,93名矿工在值班副矿长刘甲湘的组织下,迅速撤至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矿长李永红和其他在地面的矿领导闻讯后,迅即赶到了井口。这时,井筒还在不停坍塌,持续时间长达30多分钟。“那种场面真的很吓人。井筒坍塌的声音,像打雷一样的响。当时,如果再垮下去,担心井架会倒掉。”在接受采访时,驻新星煤矿现场指挥抢险的马田矿业公司副总经理罗里英心有余悸地说道。

  短短半小时功夫,就将这个使用还没有20年的立井井筒推毁。事后井筒坍塌还持续了十几天。坍塌下来的煤和矸石堆积高度达90余米,3000多立方。通往井下的运输、通讯、通风、排水、供电管路等设施设备被破坏。

  撤离:93名矿工平安获救

  井筒坍塌和93名矿工被困井下的消息瞬间传开,2000多名职工家属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上。这些常年生活在矿上的亲人们知道,井筒坍塌就意味着进出井下的通道被堵死,生还的希望就十分渺茫!

  心急如焚的职工、家属怀抱一个共同的心愿向井口涌去。一双双焦灼的眼神,一颗颗不安的心,都被亲人的平安牵引,多么希望熟悉的天轮架能够飞转,把亲人们一个个平安提升出井。时间在等待中一分一秒地过去,然而,等来的除了一阵阵传来井筒坍塌的声音,剩下的就是一片沉默和人群中发出的声声叹息。

  面对此情此景,闻讯率先赶来的马田矿业公司总经理王双开心如刀铰,感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向他袭来。井筒坍塌、人员被困,当务之急,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将93名矿工兄弟救出井下。

  抢险救灾指挥部迅速成立。首先想到的救援方案就是从风井撤人。可研究认为,风井离坍塌的副井井筒很近,井筒严重坍塌恐怕风井也会受到影响,这一方案的不安全性很快被否决。除此之外,人从哪里撤出呢?随着时间的分、秒过去,井下供电、排水中断,井下风量逐渐降低,而积水量却不断上升,危险时时刻刻在威胁着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时不我待。情急之中,突然有人想到从贯穿新星矿井的小煤窑撤人。这一建议马上得到了指挥部的认同。技术人员立即找来图纸,寻找到了与矿井最近的小煤窑,并调查得知这个小煤窑巷道安全可行。指挥部立即决定从小煤窑撤人!

  于是,一场生死大救援在新星煤矿上演。所幸的是,当时通往井下的通讯线路还保持畅通。指挥部立即指挥在井下的刘甲湘副矿长,沿着指定线路往小煤窑撤人,并准备工具将小煤窑与矿井贯穿的密闭巷道打通。人员撤退地点离小煤窑贯穿点有2000多米远的距离,中途还要爬3个30多度坡度的上山。由于这条线路平时很少有人行走,路途极其艰难。为了不使一个人掉队,被困矿工们强忍着长时间的饥饿和寒冷,互相帮助、相互照顾,年轻的搀扶着年纪大的,有经验的带着年轻一点的,艰难地撤退。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平平安安撤出井下,好让领导、亲人放心。在地面,则由副矿长康多建、刘仁元、王焕春带领救护队员从小煤矿下到井下疏通巷道,前去接应。

  由于指挥得当、措施得力、救援迅速,所有井下作业人员没有慌乱。下午17时许,当首批被困井下人员借道小煤矿,平安出井时,已经在地面焦急等候多时的领导和职工家属们欢呼雀跃,相互拥抱,流下了无数激动的泪水。直至当日17时46分整,被困井下93名矿工全部安全撤离至地面,且无一人受伤。

  抢险:紧锣密鼓惊心动魄

  人员出来了,这让关注新星灾情的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松了一口气。然而,由于井筒大面积坍塌,所有系统后来都遭破坏,矿井已无法排水,井下水仓告急。保住矿井不被水淹又成为当务之急。

  险情就是命令。该矿干群在随即赶到的湘煤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覃道雄、副总裁李义成、白沙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局长赵斌、党委书记周伏生、副局长曹贵华、总工程师刘国泉等领导的指挥下,兵分三路,一路负责安装潜水泵和铺设电缆,把水泵房积水排到挡水墙以外,将水引入小窑,再从小窑安装水泵将涌水排出地面。在大家的齐心协力、紧密配合下,共安装直径为159CM管道1100余米、D155排水泵2台、变压器2台、铺设供电电缆共2100余米。仅30来个小时就将水泵安装完成,排水成功。

  另一路则负责疏通水巷的掘进工作。由于风管断裂,没有高压风打不起钻机,大家就用锤打斧敲,人工钻眼的办法掘进。仅用了24个多小时就将8米长的岩巷贯穿,将水引流到了小煤矿。

  第三路则由该公司副总经理罗里英带队,组织80余名职工,为保护井下水泵房不被淹没而人工设障堵水。时值寒冬,他们站在齐腰深、寒冷刺骨的水中,冻得浑身颤抖,但为了保住矿井,矿工兄弟们咬紧牙关强忍着,以最快的速度在大巷里,用从地面背来的黄泥、砂袋垒起了两道严实的挡水墙,终于将水堵在了水泵房外。“那种冷水剌骨的感觉,真的不好受。但为了保井、保饭碗,我们都豁出去了。”事后,该矿干群纷纷如此说。

  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施工这项治理方案已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刘宝琛等专家的充分论证,具有安全性、可行性。预计注浆修复井筒需要3个月时间,恢复矿井提升、通风、排水系统需要20天,对井筒进行永久性加固需要3个月,共需要将近7个月时间,抢修任务艰巨漫长。

原载:湖南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