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永兴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30)
----  [转帖]倾心为民的好支书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30&id=17429)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1/31 11:56:01

--  [转帖]倾心为民的好支书

倾心为民的好支书

作者:刘承华 凌飞 许振起  来源:郴州日报  时间:2007-1-23

    永兴县黄泥乡汶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许正国与共和国同龄,是市县人大代表。

自1993年担任村干部以来,他一心一意谋发展,倾心为民办实事,曾多次被市县

评为“五好文明家庭”、“优秀人大代表”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打造银都的拓荒牛

    上个世纪末,永兴县金银冶炼业是“村村点火,四处冒烟”,仅黄泥乡汶村就多

达108户村民在门前屋后从事冶炼,导致污染严重。在全县上下坚决取缔小冶炼的呼

声中,许正国向县乡政府积极献言献策,提出了“创办工业园区、规模发展、规范经

营”的构想,被县委、县政府采纳。随后,该县高标准规划了柏林、黄泥、塘门口等

三个工业园,许正国毅然响应号召,带领自家3兄弟首先上马高规格的环保排污设施,

他所办的汇源冶炼公司首家取得省市环保部门的验收合格证。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

许正国不仅把自己的汇源冶炼公司打造成一个年产值近亿元,利税过200万元的民营

企业,同时还带动10来家民营冶炼企业落户黄泥工业园区,年产值达6亿多元。

    2003年3月,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正式给予永兴50吨白银出口配额,汇源冶炼

公司将1000公斤1#白银首家送往上海华通铂银交易市场永兴分市场,历史性实现了与

专业销售市场的零距离交易,标志着永兴金银冶炼市场走向了国际大舞台,为打造

“中国银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带民致富的领头雁

    近几年来,许正国一直致力于改善村容村貌,努力夯实村级经济基础。2000年,他

向黄泥乡提出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议,通过县乡的努力,建成了该村至黄泥木子塘、东泽

村,投资186万元的1600米主渠改造硬化工程,高标准新修田埂渠道18公里,确保3个

村3000多亩稻田旱涝保收。2006年夏,又组织村民对全村4公里长的灌溉水渠进行清淤

维修,确保了大灾之年粮食产量仍增收。

    2006年,该村先后启动了两条通村通组公路硬化工程,总投资达110余元,尽管立了项

,但却需要村里拿出数十万元的配套资金。为筹资,许正国又带头捐款,并动员全村冶炼

老板和爱心人士共捐资40多万元。工程2006年6月动工后,由于受“7·15”洪灾的影响,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许正国迎难而上,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两条路都可在

2007年1月底剪彩通车。为修路,许正国和他4兄妹共捐款17.8万元。基础设施的改善,

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条件,2006年,村民人平纯收入超过了4000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

    心系百姓的贴心人

    许正国做生意曾几起几落,但他始终心系百姓。据不完全统计,自他1993年担任村主

任以来,累计为社会捐款达40余万元。他十分关心村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村民

到厂里做事,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50余人,并组织工业项目区的业主为村里五保户

和70岁以上困难老人捐款。去年春节前他带头捐款2000元,筹集资金16000元慰问36户

五保户、70名困难老人。去年“7·15”洪灾期间,他日夜守护在濒临危险的鸭婆垅水库

大堤上,带领大家加固排险,疏通溢内洪道,在洪水中连泡了两天两夜,保证了全村人民

生命财产的安全。


--  作者:李政协
--  发布时间:2007/1/31 12:12:11

--  

一切为了群众致富
——记永兴县柏林镇柏林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成
作者:叶仁来 张明 刘承华  来源:郴州新闻网  时间:2006-5-17 9:54:54
  阳春三月的永兴县柏林镇柏林村花果山,山花烂漫,蜂飞蝶舞。
  就在这鲜花丛中,矗立着一座座现代化的冶炼厂。
  这里,记录着柏林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成带领群众致富的创业史。

  “97.6%的村民投票选我当主任,我竭尽全力也要把村里的经济搞上去!”

  柏林村现辖12个村民小组,共有416户1668人,耕地面积1172亩。10多年以前,柏林村还是全镇有名的穷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依靠“稻谷加稻草”,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村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

  1993年,对于李国成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他以97.6%的支持率高票当选村主任。面对村民们的期盼和信任,这个刚毅的汉子留下滚烫的热泪,发誓一定要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让村民过上富裕的日子。富民强村的出路在哪里?他苦苦思考着。通过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李国成决定利用柏林村的交通优势和柏林人善于冶炼的技术优势,着力发展金银冶炼产业和第三产业。柏林人从事金银冶炼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家家生火,户户冒烟”是对当时小作坊冶炼户遍地开花的真实写照,如何借鸡生蛋,发展集体经济?李国成想出了一个既不需要村里投资,又可每年给村里带来收入的“金点子”——整合资源,提供场地,将17家作坊式的小冶炼户组合起来,村里提供协调服务。“心动不如行动”,方案一出台,李国成就带领村干部到17家小冶炼户家中做工作,讲搬迁的好处、政策上的优惠和搬迁后的发展前景。“功夫不负有心人”,17家小冶炼户终于同意搬进该村松竹、莲花组交界处的花果山,共筹集资金40余万元,办起了柏林村冶炼厂,当年就为村集体创收1.2万余元。随后,柏林村又办起 了柏林村化学物品销售站、柏林村铁器厂、柏林村木材市场和锯木加工厂等几个村办企业。几年下来,村级集体经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2005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4563万元,集体经济收入63万元,人均纯收入8460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柏林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李国成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他又盘算着如何优化环境,千方百计把柏林村打造成外来投资者的“乐园”。

  1999年,李国成自己带头捐款2000元,筹集资金5万余元,带领党员义务修建柏林村至虹桥组的公路,解决了“人难走,车难行”的老大难问题。家住公路边的虹门组村民李永庚欣喜地说:“过去下雨一身泥,晴天满身灰。如今,路好走了,来村里办厂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了。”今年,李国成和村支两委一班人又决定修建总投资40余万元柏林镇至虹桥自然村的公路硬化工程。路通了,缺水则成为制约柏林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瓶颈。2000年,李国成发动村民筹集资金40余万元,从柏林镇自来水厂引来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既解决了该村工业园区企业的生活生产用水,又使10个村民小组1200余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在大力改善柏林村硬环境的同时,李国成还着力改造软环境。如今,凡外地人来柏林村经商办企业,一律实行“四优一免”政策,即优先批地,优先帮助办理有关手续,优先安排子女入学,优先解决实际困难,免费参加村里一切娱乐活动。2003年,湖北一经营铜章的商人陈某初来柏林村,个别村民欺负他是外地人,在生意上对他进行刁难,致使陈老板想撤资出走。李国成知道后,立即责成闹事者向陈老板赔礼道歉,平息了事态,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件。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来自安徽、湖北、邵阳、攸县、临武等地的80余家厂商纷纷在柏林村安家落户,占本村经商办厂总数的60%以上,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带来8万多元的收入,村民人平增收200多元。

  “让村民都富起来,才是我最大的追求!”

  在柏林村,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想致富靠党支部,有困难找李国成。”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李国成讲得最多的是这句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对我来说,就是要让全村1668人都过上好日子。”

  李国成心系百姓冷暖,心里有一本“活账”,哪个组上有难题,哪位村民有困难,他都了如指掌,并且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村民都称他为“致富支书”。柏林村一组许军华、许军平两兄弟想在该村花果山征地新办一家冶炼厂,征地涉及到4个组100余户村民的山林和旱土,个别村民强行阻工,李国成都耐心细致地做说服工作,得知自家堂兄也参与了此事,连续三天三夜都呆在堂兄家,终于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确保了这家冶炼厂如期投产。村民曹定平脚残疾,生活困难,李国成帮他在柏林镇租了一间房子,资助他跑三轮车业务,并亲自为他在税务、工商等部门办理手续,减免有关费用。接着,又安排他妻子在镇上摆了一个水果摊位,一年下来,夫妻俩就赚了1万余元。村民李生清由于不善经营,2001年欠村里农业税上千元,家里连吃饭都难以为维持,大年三十李国成到他家走访,送去慰问金,开导他发展养殖业。在他的帮助下,第二年李生清搞起了养殖,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还主动了偿还所欠农业税。后来,李生清在广东务工,也没忘记自家应上缴的农业税,直到国家取消农业税为止,李生清一分不少地寄到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