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旅游、休闲、运动、活动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19)
----  华东七日行之南京灵谷寺谒谭延闿墓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9&id=46284)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7/11/18 11:02:32

--  华东七日行之南京灵谷寺谒谭延闿墓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湖南的上空可谓群星璀灿。不过即使是在这片灿烂的星空,谭延闿也算得上一个有相当光彩的人物。

当然,对谭延闿,我的认识一直很浅。只是,在离我家不远的培正路上,有一处曾是谭延闿公馆的小洋楼是受保护文物。洋楼围墙旁的大花岗石碑上醒目地刻着:谭延闿,湖南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碑文还说,大革命时期他住在这里时,当时也在广州的毛泽东常来这里拜访他。

因为有对谭延闿的这点了解,当那天我游完中山陵,进入近旁的灵谷寺景区,看到景区导游牌上标有“谭延闿墓”及其方位时,我立即决定放弃原定的游灵谷寺、登灵谷塔,转而寻找并拜谒我们这位老乡的陵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灵谷寺旁,谭延闿墓道的起始处

应当说,谭延闿陵墓的规格还是相当高的。毕竟,他做过北伐军总司令,代理过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北伐后1928年又在南京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后转任第一届行政院院长。去世时他也算是中央政府的主要领导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墓道的第二座牌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兽守护的神路

谭延闿是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第一名贡士,即会元,这填补了湖南在清代200余年无会元的空白。谭延闿不仅文章好,字也极为漂亮,当时极有可能被点为状元。相传,就在慈禧要下笔圈其名字时,发现谭延闿既是湖南人,且又姓谭,忽然想起那位令她最为痛恨的湖南籍“乱臣贼子”谭嗣同,就改点了刘春霖为状元。不过不管怎样,在当时那些科举考试的“高中”者中,谭延闿是尔后最有作为的。

当时清朝廷推行新政,谭延闿这时回了湖南。他变卖首饰、家产,在兴办新式学堂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06年起,他开始积极进行立宪活动,组织湖南宪政公会,成为立宪派首领。谭延闿反对清朝廷断送主权借外债筑路的铁路国有政策,参加了全国立宪派第三次请愿活动。在各省洛议局联合会会议上他当选为联合会议主席。这时的谭延闿,已成了资产阶级民主立宪派的著名领袖。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他站到了革命的一边。在武汉形势危急时,他鼎力相助,先后派出三批湘军增援,同时筹备大量钱款、粮油,运往武昌,支援黄兴的革命军队,对巩固武昌革命基地,推动全国革命形势发展起了较大作用。19128月谭延闿加入了国民党,随后任国民党湖南支部长。

谭延闿参加了革命,但他不属于穷困潦倒被逼上梁山参加革命之辈。而且在革命阵营中,他以温和著称。功成名就后,他也未被高官厚禄所束缚,不为保官保位而与袁世凯妥协。谭延闿推崇孙中山先生的人格,信奉孙中山的学说。1913年春,孙中山、黄兴等在上海号召南方各省力量联合反袁,谭延闿奋起响应,宣布独立,并遣军北伐。失败后,谭延闿避居青岛。其间研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与《建国方略》,大为佩服。1922年陈炯明叛变,谭延闿先是变卖家产,将穷途末路的孙中山迎往上海,随后他又聚湘军万余人,讨伐陈炯明。孙中山返粤,需巨额资金,谭卖掉在上海唐山路之住宅,并发电长沙,请亲友代筹,凑足大洋五万,悉数捐作军饷。谭延闿与孙中山有着极好的关系。当时谭延闿的夫人已去世,孙中山有意将自己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姨妹子宋美铃介绍给他。但谭延闿以不能背叛亡妻而婉拒了。后来谭延闿成了蒋介石与宋美铃的介绍人。谭延闿与蒋介石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弯弯的墓道,据说是一独特的设计

谭延闿虽翰林出身,却精于骑射,又能指挥千军万马,因此有翰林将军之称。而他的书法,更是名满天下,有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的美誉。

当然,对谭延闿这个人,世人的褒贬并不一致。有人认为,他虽为前清翰林,却能够保持为国为民的进取精神,是“休休有容,庸庸有度”的大政治家,是“党国柱石”、“药中甘草”, 是“民国完一人”;不过,因为他处世豁达圆通,于是也有人说他是八面玲珑的“水晶球”。而到了1949年以后,由于他是国民党阵营中的人,因而从此变得无声无臭,以至于我们这一代人对他已差不多完全不知晓不认识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湖南省政府留在南京的最久的“烂尾工程”——谭延闿墓的待祭堂,由于日本人入侵停了工,七十多年了,钢筋水泥框架仍完好。不知现在的湖南省政府还修不?

对谭延闿,我的评价是正面的。我认为他是一个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完全独立的人。如果他真的“八面玲珑”,为什么在权倾一时的袁世凯那儿他却不“玲珑”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谭延闿的才气、学识,谭延闿的处世、为人,谭延闿在社会变革浪潮中所持的态度,实际上是他所处的成长环境的产物。

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也是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和陕甘、闽浙、两广总督。谭延闿天资聪颖又好学,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曾称之为“奇才”,并对谭父说:“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

不过尽管出身在官宦之家,谭延闿却并不是一个公子哥儿。他的母亲原是谭府婢女,被纳为妾后,生了儿子,却仍不得与家主同桌食饮,须站立服奉。他的母亲去世时,虽然谭延闿已有功名在身,但其母的灵柩仍不准从祠堂正门抬出。是谭延闿仰卧于灵柩之上,声称自身已死,灵柩才由大门抬出。想来,谭延闿母亲的处境,与红楼梦中赵姨娘也差不多。而谭延闿本人在家庭的地位,最初可能与贾环也类似。

既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优裕的生活条件,能受到一流的教育,但又时时会遭遇冷眼白眼,处处要小心迎缝、协调左右。这大概是谭延闿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生活环境。而谭延闿最终在专制社会中功成名就,却又痛恨专制、追求进步;参加革命,但在革命阵营中又以温和著称、显得“通权达变”“八面玲珑”,正是这种环境的产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谭延闿墓


--  作者:过细
--  发布时间:2007/11/18 11:27:18

--  
长知识的好文章!本着不谈时政的原则,不多平评述.补充一点:1924-1925年谭延闿尊照孙中山先生的指示,做了许多联俄联共的具体工作,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  作者:云中牛
--  发布时间:2007/11/18 15:02:25

--  
  长知识的好文章!谢谢哥巴斑竹!
--  作者:蔡家湾
--  发布时间:2007/11/18 16:18:34

--  
长知识的好文章!谢谢哥巴.让我结识了这样一位以前并不很熟悉的湖南老乡.


--  作者:雪雪
--  发布时间:2007/11/18 20:02:33

--  

长知识的好文章!谢谢哥巴老师。谭延闿也是湖南人的骄傲!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7/11/18 20:15:48

--  

“既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优裕的生活条件,能受到一流的教育,但又时时会遭遇冷眼白眼,处处要小心迎缝、协调左右。这大概是谭延闿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生活环境。而谭延闿最终在专制社会中功成名就,却又痛恨专制、追求进步;参加革命,但在革命阵营中又以温和著称、显得“通权达变”“八面玲珑”,正是这种环境的产物。”

哥巴的这种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谢谢你向我们介绍了一位这样重要的湖南重要人物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7/11/18 20:32:44

--  
在谭延闿的故乡,除了搞近代史的人,很少有人提到他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诚哉斯言!
--  作者:武陵打油匠
--  发布时间:2007/11/20 18:21:01

--  
谢谢巴哥用优美的文字介绍了革命先驱谭延闿其人、其事,长了知识。
--  作者:灵灵仙子
--  发布时间:2007/11/21 23:58:22

--  
  谭延闿是茶陵人。我做知青时听房东大爷讲他人很好:那时学校学生伙食很差,没有荤腥吃,谭延闿就送了300银元给学校改善学生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