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7/10/2 8:25:03
-- 华东七日行之宁波
最近参加德育教研会组织的一次赴华东的参观学习活动。七天跑了八座城市外加两个乡镇。不用说,这样的行程安排使我们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高速公路上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高速公路车轮上的“考察学习”!
我们这次华东七日行写在公文上的目的,是参观考察全国闻名的常州技师学院,学习他们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管理经验;参观嘉兴南湖红船这艘圣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但是我们“考察学习”的第一站却是宁波,参观蒋介石故居。登上旅游车,宁波导游小邵姑娘的“欢迎大家到‘名人故里’参观”的欢迎辞让人感慨和回味。呵,这个中性的“名人故里”用得真是恰到好处。看来浙江人、宁波人对他们的这位老乡的定位还真是费了些心思。
一路上,小邵姑娘开始喋喋不休地为我们介绍宁波、介绍蒋介石的家族情况。
说实在的,对蒋介石的一切,我们这辈人都比较清楚。以前我们看过有关他的书太多了。这些书当然全都是臭他。因此,蒋介石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个极臭的形象。不过,当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运动使我们的梦醒了,就不感到他有多臭了。



蒋经国先生勒石铭记国恨家仇。哥巴认为,此碑也是当年日本人弱智的反映。
蒋介石可能确实不臭了。参观老蒋故居的人络绎不绝似乎证明了这一点,有两个长得极象他的族人或穿着长袍马挂,或一身戌装,收费与游人合影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导游说溪口有许多姓蒋的人,也有许多姓毛的人。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就是毛姓。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姓蒋的都不敢公开说自己姓蒋。可见当年姓蒋的都跟着臭了。不过今天,这里的蒋姓人不但敢公开说自己姓蒋,他们开店也敢打蒋姓牌子了。之所以发生这些变化,不单单是时间冲淡了一切,不单单是毛泽东、蒋介石这两个争权夺利的死对头都已死多年了,我觉得还有深层的原因。
参观蒋介石的旧居文昌阁、丰镐房、玉泰盐行以及蒋氏宗祠我都只是走马观花,完全不想看有关文字、照片,也不想听解说。对于我辈人来说,所有的解说都是多余的。还是前面那句话,对蒋介石的情况,我们这辈人得到的信息太多了。

文昌阁旁剡溪边

文昌阁
在参观的过程中,有一点令我感触很深:这就是熙熙攘攘的参观故居的人流。它使我不禁在心中提出这个问题:在毛泽东韶山的故居,在今天这样的平常日子里,也有这么多操各种口音的参观者吗?另外,是什么原因使参观蒋氏故居的人如同赶集?是旅游推介的原因还是别的?


丰镐房内游人不少

 老蒋的出生地:玉盐铺搂上望剡溪
 剡溪,远处是文昌阁
 蒋氏宗祠内的戏台 参观完溪口蒋氏故居后我们回到宁波市区,参观了中国古代最大的民间藏书楼“天一阁”。晚餐后,到市中心的天一广场逛了一通。宁波市在浙江排老二,是中国最早的十余个“千亿俱乐部”(GDP过千亿元的城市)成员。那时长沙,甚至武汉、南京都还没有进这个圈子。不过,有不低GDP的宁波,夜景却不怎么样。而不搞耗费电能的“灯光景观工程”,我觉是一项明智的选择,想吸引旅游者大概不能过份依赖霓虹灯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