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7/4/13 21:08:26
-- [原创]寻访四行仓库
2004年夏,我出差上海,办完公务,准备返回长沙。中午退了宾馆房间,下午六点才有回湘火车。怎样安排这半天时间呢?决定去寻访四行仓库。
向宾馆总台询问四行仓库的方位,女服务员礼貌地回答:对不起,不知道。
又问大厅的门童,他摇摇头。
我想这两位年轻的服务员可能是外地来上海打工的人,和我一样,对上海不熟悉。于是,买了一张上海地图,反复寻找,上面没有标注四行仓库。
独立于上海火车站广场,环顾四周,茫然无助。
忽然,想起来一个历史故事。当年四行仓库保卫战正酣,有位年仅十五岁名叫杨慧敏的上海女中学生,怀揣一面国旗,“冒着敌人的炮火”,利用夜色游泳渡过苏州河,将国旗插上四行仓库的楼顶上,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四行仓库一定在苏州河畔。于是我搭乘朝苏州河方向开的公共汽车。我向售票员询问四行仓库,这位中年妇女一脸的木然。
“不晓得。”她夹杂着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回答。
“你是上海人,不晓得四行仓库?” 我反诘。
“天天闹下岗,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晓得四行仓库顶个屁用!”她表现得很不耐烦。
话不投机半句多,我只想汽车快快到达苏州河。
车水马龙的上海大街,一块路牌映入眼帘:晋元路。
我要下车!
我要下车!
我到了我要找的地方!
车刚一停稳,我跳下来,沿晋元路朝南走,终于见到了苏州河。左拐,“四行仓库”四个大字赫然出现在一栋又高又大的楼墙上,走近才看清楚是上海前市长汪道涵的题字。
我走近了四行仓库的大门,举起相机准备拍摄谢晋元铜像,有位中年男子急忙上前,用鸡毛掸子拭去落在先烈身上厚厚的灰尘。他问我从哪来。
“从长沙来,寻访抗日故地。”我语气凝重地回答。
“长沙,那里曾经是抗日的战场啊!”他兴致勃勃地和我聊起来,并告诉我,有个加拿大访问团会来,可以同他们一起参观四行仓库保卫战纪念馆。
我庆幸,我高兴。
在等候加拿大访华团时,我到马路对面苏州河堤上,拦下一位骑自行车的小伙子,请他帮我拍摄四行仓库的全景照片。他爽快地答应了,一连拍了两张后,他满脸狐疑地对我说:这个破旧仓库有什么值得照相留念的?一时间,惊讶和困惑袭上我心头,没来得及向他道谢,他已跨上自行车消失在大上海的茫茫人流之中。
加拿大访华团一行不到二十人。其中有多位华人。我“混”在他们中间乘电梯上到四行仓库七楼。那里有一个规模不大的展厅,四壁挂满了记录四行仓库保卫战的黑白照片。一位微微发胖中年男人向来访者详细地介绍了四行仓库保卫战。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展开了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战斗历时三个月,杀伤日军6万余人。后终因敌强我弱,上海大场防线被敌突破,守军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当时任团附),奉命率部掩护主力转移,于10月26日进驻四行仓库誓死固守,孤军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伤敌无数。全国人民对这一震惊中外的抗日英雄事迹和爱国壮举,无不崇佩感泣,称他们为“八百壮士”。
他还谈及这个展览是四行仓库的员工捐款办起来的。
一位华裔姑娘用英语向他提问:这场战争从物质和情感上给中华民族造成很大的伤害,今天很多日本人来上海求学经商办企业,对此,你有何看法?
当翻译成汉语时,他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迟疑了片刻,回答道: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的国耻,我们不能忘记。同样,这场战争也是日本人民的国耻,日本人民也不应该忘记。我们不忘记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中日之间不要再发生战争!
他回答得多好啊!
我向站门边的四行仓库员工打听,这位讲解员是四行仓库的老总,姓林。
一群加拿大游客,“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寻访反法西斯战场。
作为中国人,对于六十多年前的那场反侵略战争,正如四行仓库的老总所讲的那句话: 我们不能忘记!
附记:在外国人的斡旋下谢晋元率部从四行仓库撤至苏州河对岸胶州公园,部队经过英租界时被缴械。谢团被围困在上海的“孤岛”中,部队补给全靠上海市民接济。为保持军容,谢晋元坚持让士兵每天出操。后来日本人收买了谢晋元的四个部下,于1941年4月24日将他杀害。至今谢晋元将军不算烈士,理由是他不是倒在日本人的刺刀下。
配发照片:
1、日军迫近上海城垣

2、四行仓库前门,提字是上海前市长汪道涵,“道”字少了两画,年久失修了。
 3、四行仓库的工作人员在打扫卫生,准备迎接加拿大客人

4、刚刚扫去灰尘的谢晋元将军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