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旅游、休闲、运动、活动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19) ---- [原创]白沙古井--旅游何必去他方(之二)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9&id=23581) |
|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7/4/7 13:41:44 -- [原创]白沙古井--旅游何必去他方(之二)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幼时常听老人讲,所以,很早就知道白沙古井之名了.但是,真正去看,还是几年之前,当时已经修得很漂亮了.昨天下午,因为要到那边去,所以又特地拐到那里,想仔细地看看.哪知真应了那句老话,天下不如意事常八九,刚照了几张像,机子就黑屏了。机子是儿子淘汰的,给了我们,已修过一次,这是旧病复发,大概和我一样,也该退休了。幸亏运气还好,主体已照下来了。 我们坐的202,到白沙路南口下,顺白沙路往北走,很近。 白沙井大门。 白沙井水确实清冽甘甜,打水的人提的、拖的、担的,用自行车装的、摩托车驮的、汽车运的,络绎不绝。但旁边卫生局的一个警示牌上说,此井之水大肠杆菌还有一个什么菌超标,大概烧开来喝,应该没什么问题。
其实,这篇市政府的布告中有个白眼字,即第一段末尾的“兵焚”应是“兵燹”,不知是起草者的错误还是雕刻师傅的错误。不过,怎么没人来检查呢?被外地人看见了,那就丢人现眼了!
很有特色,无论是创意还是设计。搜集了各种字帖和名人写的“水”字,汇集在一起,既符合白沙井的特点,又很有文化意味。
看完白沙井,又转到了贺龙体育场。念中学时,我经常到市体委去训练,有时一个暑假一个暑假地住在那里,按理说,应该是很熟悉的。谁知道,那里变化那么大,沿着体育场往东一转,到了侯家塘立交桥,我就不晓得到哪里了。我们一直住河西,是乡里人,以前坐轮渡过河,进一趟城不容易;现在有桥,方便了,但过河还是很少,到河东,还是喊“进城”乡里人的本色并未改变。于是我有感慨:乡里人要多进城看看,半年不去,不晓得走,冒咯长沙人在长沙,还要喊110送你回来?城里人也要多到乡里来下子,乡里有绿色,有野趣,能找到一些城里没有的味道。乡到城,城到乡,这也就是旅游! |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7/4/7 15:38:04 -- 从小听外婆说和听民谣唱,就知道了白沙井。但正如笔架山人兄所说,当年住河西,靠轮渡进城的我除学校老师组织以外是很少过河的。等到稍长大自己能够较为自由地行动了,就又去了广阔天地,所以长沙许多风景对我是十分陌生的,包括白沙井。今欣赏了版主的好片片,下次回长沙要去看看有名的白沙井才是了。 |
| -- 作者:晓峰 -- 发布时间:2007/4/7 19:53:19 -- 转帖 白沙古井 清乾隆年间,进士旷敏本、优贡张九思曾作有《白沙井记》、《白沙泉记》,盛称其泉“清香甘美,夏凉而冬温”,“流而不盈,挹而不匮”,甚至将之与天下名泉济南趵突泉、贵阳漏突泉和无锡惠山泉媲美,自明清以来,长沙人民世世代代饮用此水,前来取水者络驿不绝,即使西城区、北城区一带的居民也挑桶而来,“竟日幕而不一息。”更有不少穷苦人家汲水于此,担卖全城,赖以为生。清末以后,挑卖沙水者多居于井旁,白沙井一带生齿日繁,遂形成白沙街。白沙古井可说是长沙生命之泉。亦因如此,自清末以来,官绅恶霸多想方设法妄图垄断白沙井水。清光绪年间,善化知县曾在井后立碑,“出示晓喻”,将白沙井划为官井、民井,并订立用水章程。民国初年,又有军阀在井旁立一“告示”碑,刻有“照得白沙井水,四井界限分明,卖水吃水各井,官井专供官军”等语。旧时,当地还有“挑水会”,凡挑卖沙水者须先交银元数元入会,取得条据,方可取水。解放以后,白沙井回到人民手中,人们才真正自由地畅饮白沙水。1950年,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古井,特拔款维修古井,建立石栏,铺砌地面,使白沙古井成为长沙解放后最早得到修复的名胜古迹。 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诗词中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沙水、长沙水指的都是白沙井之水。白沙泉水,水质纯清,泡茶色味殊绝,酿酒芳香醇厚,煎药、熬汤皆极佳,而且无论冬夏、泉眼不溢,泉井里经常保持同样多的水量,随舀随长,永不枯竭。至今许多居民仍不辞远劳,来这里取水以作饮用。 名酒白沙液,曾用此水酿制。关于利用白沙井所在山脉(古称锡山)的泉水酿酒,历朝很多人皆予以赞赏。晋代文学家谢惠连有“饮湘美之醇酵”之赋,唐代诗人杜甫也有“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之佳句。 清代黄本骥在《湖南方物志》中说:“长沙之酒,自古有名”。白沙井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为二,其后又增二眼,现为四眼。白沙井旁原有亭榭楼台,曾多次修葺,后毁于兵燹。解放后,白沙井经多次修整,井台铺花岗石,四周围以石栏,坡侧植以树木,南北井中央横嵌“白沙古井”石碑。 2000年,长沙市政府应市人大提出“保护白沙古井、建设古井公园”的议案要求,决定修建白沙古井公园,并且效仿古制,召民间捐建,消息一出,应者云集,捐款者有之,捐古树者有之,捐花卉者有之,更有三湘文人画士现场挥毫泼墨,义卖书画筹款。2001年10月1日古井公园正是向长沙市民开放。 公园大门是一四柱三洞的牌坊式建筑,中间两柱分别刻着“高天聚风月一园是造物之无尽藏好为寄兴怡神地”和“古井媲潇八景看游人之所共适都在廉泉让水间”,横批为“白沙古井”,进门后是一片由条石铺就的广场,数棵参天古树零星植于广场各处,时值深冬,树叶凋零,树身被粗大的麻绳紧紧缠住,以御风寒。广场北面建有一两层楼的苏州园林式的白沙茶艺馆,茶馆尚未开放,只有庭前桂树和″一园月色和茶煮,万古泉声带韵流″的门联为游人描绘着日后的井水烹茶、桂前品茶的灵韵。 公园的灵魂当属公园中央的白沙古井,井区背倚仿古而筑的小土山,环井而砌的麻石栏杆将山与井分隔开来。井区为大块条石砌成略低于地面的扇形小广场,四眼方井,水至穴底上涌,与井口持平,多余者沿石条缝隙流到小广场两侧的沟渠中排走。前来取水的人们络绎不绝,盛水的工具更是五花八门,可乐瓶、食用油壶、塑料酒壶,更有甚者提来了矿泉壶,水声哗然,人声鼎沸。 来至;http://baike.baidu.com/view/214553.htm |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7/4/9 10:09:02 -- 以前经常沿着铁路走一段,来这里挑水 |
| -- 作者:布谷催春 -- 发布时间:2007/4/10 7:55:34 -- 回龙山下,白沙古井旁,及贺龙体育广场曾留下少年时的足迹,永远留藏在我陈旧发黄的记忆之中,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 作者:成都老知青 -- 发布时间:2007/4/14 14:48:52 -- 长沙有烟叫“白沙”可能就是因此而命名,我到过长沙,但还未到过白沙,下次一定要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