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旅游、休闲、运动、活动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19)
---- [原创] 走进博物馆--国家宝藏[070408续]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9&id=23301)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9:46:03
-- [原创] 走进博物馆--国家宝藏[070408续]
由湖南省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展》共展出50余件套文物,均为国家博物馆馆藏名品,之前该展在日本东京展出.长沙是归国展笫一站.同时也是湖南出土珍贵文物四羊方尊的笫一次\'回乡探亲"展.
因参展时全程听讲解,所以照片只拍了笫一展厅就到下班时间了.这两天内将再次去参观,同时也会把贴续完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9:49:14
-- [原创]新右器时代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9:56:51
-- [原创] 妇好墓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是一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军事家. 妇好墓内随葬品极其丰富,共计1928件.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10:00:34
--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10:03:19
--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10:08:07
-- [原创] 三星堆突目铜面具
夸张化的造型,反映了当地严重缺碘了甲亢病流行的特点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10:09:07
-- [原创]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10:15:46
-- [原创] 镇馆之宝
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以羊为造型的器物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制作几近完美,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著名的四羊方尊。四羊方尊被认为是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四羊方尊最杰出的地方就是它的精美。该器集中了绘画、浮雕、圆雕等多种成型技巧,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器体与动物的形状巧妙结合。尊的四肩及腹部设计为圆雕的大转角羊,羊腿附于尊的圈足上,羊首之间还有浮雕的且角形的龙,龙身蜿蜒在方尊的肩上。此外,在羊的胸腹处还铸弯角状长冠凤鸟、圈足上饰夔龙,各主纹之间填饰刚劲圆润的几何纹或由几何纹构成的动物及怪兽纹。这件器物被认为是传统泥范法铸制的巅峰之作,由于这件杰作达到的水平令人难以置信,一度被误以为采取了新的铸造工艺。 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首先,羊在祭祀礼仪中的地位仅次于牛,商代国都所在的河南安阳小屯发现大量祭祀坑,最多的就是牛、羊、犬,商王武丁时期的一条有关商王室对武丁祭祀的材料中提到“卜用百犬、百羊”,另一条材料中提到“十五羊”、“五十羊”,可见羊作为祭祀的牺牲用量是很大的。 羊的个性也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了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传说的始祖皋陶敬羊,古代文献中称“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中国古代一种独角怪兽獬豸也被认为与羊有关,能看出人是否有罪,能分辨是非曲直。因此,后世以独角兽表示法律与公正。 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 大吉羊(祥)”,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在这里,羊与祥不仅仅是字的通假,而是羊身上被赋予的上述种种秉性使然。
羊是带角的动物。角是许多民族尤其是原始民族崇拜之物,人类创造的神有许多是带角的,如中国古代战神蚩尤就是著名的带角的神。 这一尊之美,出土于国难方殷之时(1938年)的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曾在山河破碎的八年抗战中被日寇飞机炸成20多块碎片,1952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蔡季襄先生在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的仓库中觅得碎片,这才得以修复,使人间重见这一商尊中的“至尊”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10:21:32
-- [原创]




盘龙底坐,可拆卸榫口

]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10:23:24
-- [原创] 带钩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10:29:18
--




05年在西安时拍的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10:32:03
-- [原创]青铜酒器之王
青铜酒器之王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4 10:32:36
--
末完待续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7/4/7 9:12:10
--
谢谢天井网友好介绍!国家博物馆文物来湘展出,对爱好历史、文化、艺术的朋友真是福音。哥巴五一时回长沙如果还在展出,一定要去好好参观一下。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8 9:48:34
--
以下是引用哥巴在2007-4-7 9:12:10的发言: 谢谢天井网友好介绍!国家博物馆文物来湘展出,对爱好历史、文化、艺术的朋友真是福音。哥巴五一时回长沙如果还在展出,一定要去好好参观一下。 谢谢哥巴喜欢 欢迎来长参观,本展至7月1日结束.票价30元/人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8 10:37:16
-- [原创]金缕玉衣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8 10:52:09
--
摘自湖南省博物馆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长182、肩宽49厘米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村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 玉石温润而纯净,自远古时就受到我国先民的喜爱和崇拜,不仅用来做装饰品,还用以祭祀天地祖先,并用做专门的随葬品。出于对玉无比崇拜的迷信,生前佩玉、死后葬玉的风气愈演愈烈。在用玉随葬可以保护尸体不朽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汉代的丧葬用玉发展到了极点。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玉放置于人体上,可以使人的精气不致外泄,这样就能保持尸骨不腐,期待来世再生。而且当时也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因此皇室贵族死后都用大量玉器下葬,死者胸前、背后放置大量玉璧,眼上盖玉眼盖,鼻孔插玉鼻塞,耳内放玉耳塞,口中含玉口琀,手里握玉璜或玉猪,连肛门和生殖器都用玉罩、玉塞遮掩。玉衣,作为封建皇族的特制葬服,也在这时应运而生。 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高等贵族死后特有的一种殓服,汉代史书中称“玉匣”、“玉柙”。《汉书•霍光传》上说:“光薨……赐璧,珠玑玉衣”;《后汉书•礼仪志》有“金缕玉柙”的说法;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但玉衣的形状究竟是什么样的,从汉代以后就无人知晓了。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满城县的一座小山丘上,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的墓。在刘胜和窦绾棺内的尸体位置上,分散着许多小玉片。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精心修整和研究,终于复原出两套完整的玉衣,使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史书中记载的玉衣的真面目,从面解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这两套玉衣的外观和人体的形状一样,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等部分,各部分都由许多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玉片组成,玉片上有许多小的钻孔,玉片之间用纤细的金丝加以编缀,所以又称为“金缕玉衣”。玉衣的设计是“量体裁衣”。刘胜玉衣全长1.88米,由2498片玉片组成,用于编缀的金丝约重1100克。玉衣形体肥大,头部的脸盖上刻画出眼、鼻和嘴的形状,腹部和臀部突鼓,裤筒制成腿部的样子颇似人体,前片胸部宽大、腹部隆起,后片臂部突出,反映出刘胜高大魁梧的体态和“乐酒好肉”、大腹便便的形象。窦绾的玉衣比较瘦小,长度仅1.72米,没有做出腹部和臀部的形状,可能是出于对女性形体造型的避讳。 完整的玉衣是西汉文景时期才出现的,那么再早的玉衣是什么样子的呢?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汉代的玉衣是由先秦时期的“缀玉面饰”和缀玉衣服演变而来的。所谓“缀玉面饰”,就是将做成眉、眼、鼻、口形状的玉石片,按一定形状排列,缀附在织物上,再覆盖在死者面部。这种缀玉面饰就是汉代玉衣的雏形。最早的缀玉面饰出现在河南三门峡市西周晚期的虢国墓地中。战国时期,缀玉面饰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丧葬礼俗。西汉早期出土有金缕玉面罩、玉帽、玉手套和玉鞋,这是缀玉面饰向玉衣的过渡形式。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8 10:54:42
--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8 10:56:36
-- [原创]滇王之印


|
-- 作者:天井1968
-- 发布时间:2007/4/8 10:58:43
-- [原创] 滇人的清明上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