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衡阳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112)
----  [原创]过往的点点滴滴之:童年的快乐时光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12&id=44253)

--  作者:五十年代生
--  发布时间:2007/10/26 21:31:34

--  [原创]过往的点点滴滴之:童年的快乐时光

童年的快乐时光

五十年代生/文

    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有点喜欢怀旧了。以前全然不在意的点点滴滴,不经意地一幕幕回到脑海。有快乐,有忧愁,有苦有甜,有悲有喜。    

    以前最怕写,如今想写还真不是件轻松的事。突然间有股想写下来的冲动。

    与别的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知青不同,我的童年是在山村里度过的。

     父母是国家干部,常年在外,我们兄妹五个(一个哥哥,三个妹妹)除小妹外都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外公所在的地方坐落在祁东最边缘比邻邵东的一个叫灵官大队李家湾生产队的小山村。

    “少年不知愁滋味”。如今闪现脑海的童年时的记忆,都是一些高兴的、快乐的片断。


--  作者:五十年代生
--  发布时间:2007/10/26 21:51:18

--  过往的点点滴滴之:童年的快乐时光

      童年时代是困苦的时代,但我的童年并不缺少快乐。

   首先,有十分爱我们的外公外婆。外公外婆没有儿子,就两个女儿,就是我妈和比我才大几岁的姨(其实外婆生过十一胎,那九胎都夭折了,那时候如果有现在的生活和医疗条件,就不会这样了)。我们五姊妹,除小妹外,前面四姊妹出生年月依次只相差一到两岁(最小的妹妹差我们十来岁,所以,我开始记得事的时候,前两个妹妹已开始与我争宠抢食了)。慈祥善良的外公外婆把我们四个外孙那是当宝贝中的宝贝。有吃的,先仅我们四个。逢年过节杀只鸡,四个肘子我们一人一个,再除去鸡胸给老外公(我记事时他已经80来岁了,尊老爱幼,他也是家里的宝贝),大人们就只能啃鸡肋和喝汤了。和我们一般年纪的姨常常也只是看着我们有嗞有味地啃鸡腿。

    说起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疼爱,那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后面我会用单独的章节来记录,这里只说一件事:

    小时候,哥和我,我们两兄弟身体总显瘦弱(三年自然灾害的后遗症),尽管家里好吃的总让我们多吃,还是脸黄唇白,严重贫血。在我七八岁时,外公外婆实在觉得放心不下,决定由外公带我们去一家大医院——离家最近的邵东县人民医院——检查一下。大清早,天还没亮,我们三人就步行(那时还不知汽车为何物呢,也没通公路)出发了。说是离家最近,其实也至少有三四十里路程。先是十几里山路,后又是十几里碎石路。山路过后,外公的鞋大概因为不太合脚,脚很难受,干脆脱了鞋子,赤脚而行。但赤脚走在碎石路上,那滋味一样不好受。看着已五十来岁的外公一颠一颠前行的步姿,我们心里很难受,但他老人家一股劲地说没事没事。但这还只是在去的路上,还不是最困难的。看完病(其实也没看出什么病,医师也就说是营养不良,开了两瓶“十全大补液”,花了三块钱)还要往回走,那困难,今天想想都有点感叹。反正,当天我们又回到了家里。如何回来的,外公在路上吃了多少苦,我都不忍细说了。要知道,哥和我还只是个小孩子,去时还能走得了,等到回来时,说走不动就走不动了,是外公轮留着背我们走完了回程的路。

   有这样的外公外婆,苦不了我们。


--  作者:五十年代生
--  发布时间:2007/10/26 22:05:27

--  过往的点点滴滴之:童年的快乐时光

    童年时,我们有比别的孩子更多一份的爱——邻居们对我们的关怀和呵护。

    李家湾因全是姓李而得名,说是十几户人,其实全是共一个老祖宗,还未出五服呢。都是我的外公舅舅们,对我们自然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当然,最爱我们的还是左右邻居,我的大外婆一家。

    大外公(外字辈里排行最大,全村外字辈有八个,我们分别称他们大外公、二外公、......我亲外公排行第四)去世早,大外婆一个人把两个儿子拉扯大。我们记事的时候,已觉得她好老好老似的了:没一颗牙,背也沉了,一双三寸金莲(在村里,她已是我们见过的唯一裹了脚的女人了)使得她行走很困难。但她对谁都很好,特别是对小辈们更是有颗菩萨心肠。

    一件小事,至今记忆犹新。大外婆的房后有一个陡坡,坡上不能站人,只长满荒草。这一年,偏偏长出了一颗三月泡(果实象草莓,甜,我们称之为“泡”)树,树上结了三五棵泡。也是很少有人从山里采过泡给她,也是她很想吃上这几颗泡尝尝鲜,一直看护着它。熟了,红红的,煞是可爱,但她还舍不得摘,她没牙,要等到熟透。这一天,我和另一个比我稍大一点的小孩在她房后玩耍,不幸看见了坡上的这几颗红艳艳的,令人垂涎的泡。够不着,那小孩就搬来旁边一根树搭在坡上,想顺树爬上去。正在想爬的时侯,大外婆来了。从来没见过她老人家发过火,但这一次,她发火的样子还真吓坏了我们。只见她飞也似的就走了过来,把那小孩一把拉下树,脸色铁青,眼露凶光,拿起那根树就往小孩头上砸去。树没落到小孩头上,但我们还真是吓蒙了。可就在她怒还未消,气还正盛,突然发现了旁边的我(我当时想,她就算不打我也肯定会骂我的),不但未向我发火,还立刻转怒为笑,摸了摸我的头,把那几颗泡全摘下放我手里,“满崽(不管多高的长辈,对小孩的爱称都这样),拿去吃了,噢!”

    年少不知事,但当时已感觉到这种非比寻常的爱!


--  作者:五十年代生
--  发布时间:2007/10/26 22:12:24

--  过往的点点滴滴之:童年的快乐时光

      童年的快乐还在于游戏中.

   山里的孩子没有玩具(那个年代,城里的孩子都没有玩具),但并不缺少游戏.田里玩泥,江里戏水,山上爬树,皆可游戏。还有什么抛跎、打把、踢燕子、丢手娟(没有手娟用朵什么花代替)、打陂脚等等。只要有时间,没有不玩的。

    遗憾的是,我们玩的时间太少。但玩是青少年的天性,我们总有办法实现玩的愿望。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种叫“打叉”的游戏。

    那是在大小几个青少年一起上山砍柴的时候。到了山上,每人砍了一把柴后,找一块稍大一点的空地,每人抱大致相等的一把柴堆放到一起来,用三根树丫架一个高高的三角架(我们称之为“叉”),大家将柴刀从叉边往远的地方扔,谁扔得最远谁最先开始,依此类推,从柴刀落地处将柴刀向叉甩去,谁最先将叉打倒,谁就赢了那堆柴。然后大家又去砍柴,然后又开始下一轮的打叉,全然忘了砍柴的辛劳。直到每个人都赢满一担柴(即使哪个人一把柴都未赢,大家也会帮他砍满一担柴的,反正赢得多的也挑不了,又反正每个人都要有担柴回家),大家余兴未尽地,高高兴兴地挑着柴回家了。

    寓游戏于劳动中,山里的孩子很聪明。



--  作者:五十年代生
--  发布时间:2007/10/26 22:16:40

--  过往的点点滴滴之:童年的快乐时光

       山里的孩子做事早。

    山里的孩子还没到上学就要开始做事了。五六岁就要为家里扯猪草,每天至少两蓝子,上午下午各一蓝子,满满的。

    蓝子是竹编的。那蓝子大人看来它很小,但小孩子看来它很大,因为把自己装进去还有富余。

    初时分不出什么是猪草什么是毒草,哪些是猪喜欢吃的哪些是猪不喜欢吃的,跟着大一点的哥哥姐姐走几次就知道了。为了猪草不被晒干,一般在清早及傍晚去。

    扯一蓝子满满的猪草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要走好远好远。回家的路很沉重——既累又饿还要提一蓝子满满的猪草。多少次,天黑了蓝子还没满,为了交差,把猪草拎得松松的,看似堆尖的一蓝子,实则不及平时一半,但事后还是逃不过大人的一顿骂。多数时候还是有一蓝子满满的猪草回家,这时候,大人们赞许和怜悯的目光就会令我们有一种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喜悦感觉。


--  作者:五十年代生
--  发布时间:2007/10/26 22:20:12

--  过往的点点滴滴之:童年的快乐时光

       山里的孩子没玩具,但我却有过一个玩具。

    大约在我五岁时吧,妈妈从外面给我们买回了一个拳头般大小的皮球。

    我哥哥很聪明,皮球在他手里没几下就玩得很熟练了,连续拍几百下都不会脱手。但我不行,总是没拍几下球要不就飞走了,要不就不跳了。

    但这个皮球我们兄弟没玩几天就玩烂了,确切地说,是被村民大伙打烂了。

    一个皮球,对大家是极新鲜的一样东西。正值冬季天寒农闲时候,都在家呆着没事。先是几个小孩子抢我们的皮球,拿到空荡荡的堂屋里,用力往墙壁上掷,弹回来后大家再去抢。后来一些大人也加入了进来。大人们平时总一板正真的,唯有这个小小的皮球,使他们放下了架子,放松了心情,和小孩子们玩在一起。可怜小小的我们就只有看的份,不敢去和他们一起抢。还可怜我那小小的皮球,没几天就被甩没气了,焉了。


--  作者:五十年代生
--  发布时间:2007/10/26 22:27:01

--  过往的点点滴滴之:童年的快乐时光

       儿时最大的快乐还是在有好东西吃的时候。

    那时候就是穷。穿就不说了,单说吃,一天有一顿吃饱就不错了。红薯半年粮,从挖红薯的季节开始,基本上就是以红薯为主食了,春后红薯下种后就只能吃薯渣,发霉发黑的薯渣。米饭不是每天都有得吃,肉食荤菜就只有过年过节和贵客来时才敢拿出来。那时候,我们最盼望的日子有过年、立夏、尝鲜、生日和来客的日子。

    过年就不用说了,那是一年最隆重的时候。几乎每家都要杀一头一年辛辛苦苦喂养的猪(这头猪除过年吃一点,余下的烘成腊肉,挂在灶上,一年的肉食就全在这里了),还要杀只阉鸡,还每家每户磨豆腐,前后半个月,不亦乐乎。一年里除来客外舍不得吃的花生、瓜子、红枣,这时也拿出来了;一年里舍不得穿的衣物这时也穿上了。这时的小孩子们既不要做事,又有好的吃好的穿,心里都在想:要是经常这样,多美好啊。

    除了过年,我们那最大的节日就是立夏了。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传下来的,我们那里不兴端午、不兴中秋,唯兴立夏。立夏这天,家家户户舂糯米,做糯米巴巴,吃肉、吃蛋、吃笋,凡家里有的都拿一点出来吃。说是:“立夏吃糯米巴巴经得累”,“立夏吃了蛋,石板踩得烂”,“(小孩子)立夏吃笋长得高”等等等等。对我们而言,有得吃就好。

    尝鲜也是我们的一个节日。农历六月初六,新禾已有几粒谷子开始成熟。这一天,家家户户砍几两肉,从田里摘几粒新谷剥了随老米煮一锅子饭,大家饱饱的吃一顿。

   “大人生日一碗饭,小孩生日一个蛋”,过生日也是我们最盼望的日子。

    山里人家好客,特别是远方来的稀客。有贵客来,都会倾其所有招待。有客在,大人们自己舍不得吃,做小孩的,总也可以分得一点吃,哈哈。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10/27 12:40:18

--  

  “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有点喜欢怀旧了。以前全然不在意的点点滴滴,不经意地一幕幕回到脑海。有快乐,有忧愁,有苦有甜,有悲有喜。”

   分享五十年代生的童年,成长历程往事,每个人的童年都值得回味,过往的感慨是刻骨铭心,佩服你的记忆,如此详细叙述自己的童年我还真做不到,许多往事已经淡忘,唯有刻骨铭心的事儿才铭记在心中。人啊,越近老越沧桑,越是常常想起自己的童年,有快乐,有哀愁,有苦有甜,有悲有喜....。

   期待下文。


--  作者:五十年代生
--  发布时间:2007/10/27 15:14:20

--  
以下是引用夜深人静在2007-10-27 12:40:18的发言:

   分享五十年代生的成长历程重的童年往事,每个人的童年都值得回味,过往的感慨甚是刻骨铭心,佩服你的记忆,如此详细叙述自己的童年还真做不到,许多往事已经淡忘,唯有刻骨铭心的才铭记在心中,人啊,越近老越沧桑,越是常常想起自己的童年,有快乐,有哀愁,有苦有甜,有悲有喜....。

   期待下文。

        谢谢夜深斑竹的点评、授精和修改!

        衡阳知青人气还不是很旺,但我喜欢这里。因为这里同为知青,互相尊重,容易沟通,共鸣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板主有水平、很负责。

        写文章我真是门外汉,也仅仅记点事而已。过去的事多已淡忘,如今回到脑海的只是一些“点点滴滴”。所以,我的记事也只是零零星星的段落。让大家见笑了。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10/27 19:04:03

--  
以下是引用五十年代生在2007-10-27 15:14:20的发言:

        谢谢夜深斑竹的点评、授精和修改!

        衡阳知青人气还不是很旺,但我喜欢这里。因为这里同为知青,互相尊重,容易沟通,共鸣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板主有水平、很负责。

        写文章我真是门外汉,也仅仅记点事而已。过去的事多已淡忘,如今回到脑海的只是一些“点点滴滴”。所以,我的记事也只是零零星星的段落。让大家见笑了。

          我没有修改你的文章,文章需要基本的格式,只是稍作编排而已,我们都是平凡之人,过去没有机会象那些文人一样发表属于自己的文章,感谢网络,庆幸有知青自己的论坛,同龄人同命运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在这里畅所欲言,只要写出自己的心声,就是伟大的当代“作家”,呵呵,没有必要与那些文人比高低,知青认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