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一江秋水
-- 发布时间:2007/10/21 10:43:44
-- [原创]十里青山作画屏
十里青山作画屏 出了石鼓公园,我与同学打的去岳屏公园。 岳屏公园建于1952年,位于衡阳市城西南,距市中心一公里,总面积20公顷。因园内有岳屏山(又名花药山)而得名“衡阳八景”中,岳屏公园占有两处:“花药春溪龙现爪,岳屏雪霁鸟喧哗”,但现在,花药春溪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岳屏山倒是有一些鸟,但“喧哗”也是谈不上的。 唐朝时,这座山上林木葱茏,百鸟聚集,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如此优美的环境,加之山上又有许多珍贵的药材,引得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流连忘返,因此常到此采药行医济世。当时她就居住在山东麓的一条小巷里,衡阳人便给这条小巷取名为“仙姬巷”(现在仍有此巷),又将她采药的山称作“花药山”。到了明朝,有人在山顶建了一座撷翠亭,明末中书舍人张同敞兴游到此,因看此山玲珑秀丽,与南岳第一峰——回雁峰遥遥相对,好象南岳的屏风,遂欣然题书“岳屏秋碧”于其亭,所以后来人们又将此山改称作“岳屏山”。但我认为“岳屏”这个名称从字面上看是不大贴切的,因为在家居中,屏风与主体是两样物品,那么,岳屏山与南岳如果分属两个山脈,“岳屏山”这个名称才名副其实,而实际上,岳屏山自身也属于南岳山脈(南岳山脈自衡阳回雁峰始至长沙岳麓山终)。 南宋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在花药山西麓建了一座花药寺(又名光孝报恩寺),寺庙庄严雄伟清幽雅静,寺内供奉的主神为春秋“二十四孝”中排名第二的大孝子“老莱子”,他曾居住在衡阳蒸水河畔。隐约记得书上说,他70多岁时,还身穿小儿样式的花衣,为的是博取90多岁的老母一笑。有一次他“担水过堂,仆地诈作婴儿啼”,你看,担水时不慎摔倒,为了不让母亲担惊受怕,强忍疼痛模仿婴儿啼哭,孝举当真可嘉,但想想又有些滑稽。此寺为当时衡阳四大佛教寺庙之一。寺西草深林密,山道弯弯,数十道小溪流蜿蜒其间,最后全部注入一口方井之中,井名曰“春溪”,井水再流入寺前一口大塘内,塘名亦曰“春溪”。春溪井与春溪塘都是澄清无比,倒映出寺门上的镀金雕龙,水波晃晃荡荡,龙形也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是为“花药春溪龙现爪”。 花药寺原有前后两殿,后殿毁于日本鬼子的轰炸,幸存前殿,我小时也常去玩。记得最后一次光顾是1966年秋,陪我的从武汉来衡的舅舅去的。当时,“老莱子”和“三大金刚”已被打翻在地,他们瞪大眼睛无助地望着我们,我们也瞪大眼睛无助地望着他们。到了1967年,连庙宇也被毁为一片瓦砾,古寺荡然无存。现在那地方已被房产商“开发”了。听说市民们强烈呼吁重建花药寺,我也非常希望能重现这个景观,但在目前许多事情都急功近利的情形下,只怕这希望会变为失望。 岳屏山海拔93米,比江西的石钟山稍高。登峰眺望,城池街市,历历在目,江烟渔火,尽收眼底。衡阳人又称“岳屏山”为“岳屏雪山”,突出了一个“雪”字,是因为每逢冬天,这里必是白雪盖顶,其景甚为壮观。而每当雪霁,则热闹非凡:鸟跃林梢,雀闹枝头,群禽觅食,得者引颈而唱,无者悲泣而呜,争者追逐撕打,啁啁啾啾,叽叽喳喳,彼唱此和,鸟声鼎沸。故八景诗中有“岳屏雪霁鸟喧哗”之句。 从“花药春溪龙现爪”和“岳屏雪霁鸟喧哗”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的山是多么青,水是多么秀,几乎纤尘不染,大自然与万千生物真正是和谐相处啊,明代蔡汝楠有诗曰: 当砌落花长昼静, 隔林啼鸟绿荫深。 山依衡岳开窗见, 水爱湘流依廊临。 我们从岳屏山东侧的石阶上行,来到了山顶,山顶有衡阳抗战纪念塔。 抗战期间,国民党第十军在衡阳英勇抵抗十倍于己的进犯日军,历时47天,衡阳成了抗战的英雄城市。民国36年(1947年) 8月10日,衡阳各界在岳屏山顶举行“衡阳抗战纪念城”立碑奠基典礼。塔为六边形,高17米,塔前有二座辅亭,塔的正面刻着蒋委员长的手书题词“衡阳抗战纪念城”。解放后,此塔改称“衡阳解放纪念塔”(我小时来玩时看见的就是这七个字),为尊重历史,于1987年仍恢复旧名。2007年,市政府再次进行维修,将塔身加高,重新刻上蒋委员长的题词(此塔现在是省级重点文物),辅亭“纪功亭”也修饰一新,恢复了“衡阳抗战纪念堂”,新铸了“和平钟”,供人们凭吊衡阳抗战阵亡将士。我瞻望着纪念塔,心潮澎湃,历史终于回复了它的本来面目,不论共军国军,凡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他们都应永垂不朽。 在“衡阳抗战纪念堂”,我们详细地看着每一件物品,深刻地感受到日本鬼子的凶残和衡阳军民的顽强。我还第一次看到了毛泽东在延安手书的题词:“守衡阳的将士们是英勇的”。离开纪念堂时,我在留言簿上写道:向在衡阳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国军将士致敬! 我们从岳屏山南面下山,再绕行到东面。这里有由大湾塘疏凿成的人工湖——云水湖,就象嵌在绿丛中的一面玉镜。湖岸边有八角亭台,亭台上有吊脚茶楼,楼柱上有楹联: 云岫苍茫堪入画, 水波荡漾自成文。 湖中心有湖心岛,岛上有石山喷泉。八角亭台和湖心岛之间有仿颐和园的九曲桥廊相联,整个布局是很雅致的。想起知青时代,这里是我们照相最多的地方。 湖的一侧是儿童乐园,水面上浮着几个封闭式的大气球,儿童们在气球里面扑腾,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真羡慕现在的城市儿童啊,这许多新奇的玩艺儿我小时做梦也没见过,当然罗,我们那时滚铁环打螺佗的乐趣,现在的儿童也体会不到。 公园的南大门旁,有一座栩栩如生的汉白玉雕石狮,还有一座汉玉白石碑坊,坊柱上有对联 四时佳气来衡岳, 十里青山作画屏。 此联精炼概括地描写出岳屏山的秀丽景色,看,句尾还嵌进了“岳屏”二字呢,就让这副对联作为我这篇拙作的结尾吧。 2007.10.07 游于衡阳岳屏公园2007.10.20 写于株洲 附一:关于花药寺的传说 花药寺原来只是一座土地祠,祠旁“春溪井”水不仅清澈澄明,而且水深无底,既使是大旱之年,湘江河水断流,井里的水位也不降低。 有一年,东海龙女去南岳朝圣,随行有两条水龙,一条黄龙和一条白龙。这时正值衡州天旱,为了拯救苍生,龙女就命令这两条龙留在这里,驱逐旱魃,自己先回东海去了。这两条水龙留恋衡州风景,在驱逐旱魃以后,不愿回去,都留了下来。黄龙看中了乘云寺(即今回雁峰上的雁峰寺),就在回雁峰山下的黄龙塘里安身 ;而白龙却看中了花药山的春溪塘,便藏身春溪井,炼气修道。 梁天监年间,同泰寺高僧志公和尚云游湘南,来到了花药山。他见山上修竹夹道,古木参天,林深叶茂,鸟语花香,盛产当归,黄精,何首乌之类的药材,认为这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当晚就在山下土地祠借宿。 土地祠里的庙祝,法号三清道人,得知志公是个得道的高僧。就请他讲解《贝叶大乘佛经》。当志公讲得入妙的时候,忽听庙前水声哗哗,如堤坝决口。二人出门一看,见春溪塘水陡涨,水滔滔地朝土地祠这边涌来;塘里露出半截龙身,张牙舞爪地呼啸。志公见了,连忙脱下袈裟。往塘里一铺,白龙便潜入塘底,水也退了。志公连声念着:“善哉!善哉!此物来历不凡,应让它做弘扬佛教的护法神”。 第二天,志公、三清道人到各寺院通知僧尼大众,外出化缘募捐,准备大兴土木,修建庵堂。衡州府听说国师要兴建禅院,立即派人协助。落成以后,题名“花药寺”,府尹亲随祝贺;并打起一座三丈高的讲台,敬请志公登台讲经。当全城善男信女和僧尼道众云集花药寺,恭听志公说法的时候……。突然,春溪塘水又涨了,白龙又一次伸出头来听经,张牙舞爪,吓得众人四散奔逃。志公赶忙念动咒语,书了一道灵符,呼唤黄巾力士,把白龙看管起来,禁锢在井中,令它只可护持寺庙,不可涨水殃民。从此,白龙再不现形了,只是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挑第一担水的人偶然可以看到白龙的影子。这就是“花药春溪龙现爪”这一说法的由来。 附二:王船山咏岳屏山词二首 《潇湘小八景词·寄调摸鱼儿·其六·岳亭雪岭》 翠屏遥遥,眉横七二,空青一派如酒。闲登危榭凭栏眄,垂幂同云覆野。银河泻,道飞来杨花玉树都疑假。望迷鸳瓦。问酒拥销金,茶烹凤乳,若个偿春价。 赏心事,不在酒旗歌社,梅痕暗偷萼赭。冻髭笑指祝融君,故骑火龙未下。君莫惹,君不见、胡沙似雪催征马,笳声怨也。把塞北冰天,江南春色,都付渔樵话。 ——《潇湘怨词·夕堂戏墨卷七》
《潇湘小八景词·寄调摸鱼儿·其五·花药春溪》 启琳宫,暖回溪畔,江南共道春早。桃花新雨溶溶后,谁把琼浆酿造。壶天老,正望中,茶烟几线萦僧撩。燕泥香扫。快翠泛铜瓶,膏凝玉盏,鱼眼调香脑。添胜迹,百道奔泉回抱。暗萦绿荇芳藻。冷冷碎玉夜声中,花院晨钟轻捣。君莫恼,君不见、玉矾落尽瑶京道,王孙芳草。纵百丈络丝,万条罗带,难系春光好。 ——《潇湘怨词·夕堂戏墨卷》 以下图片除花药寺旧照外,均为MP4拍摄,不清晰 1.岳屏公园景一

2.岳屏公园景二
 3.岳屏公园景三
 4.岳屏公园景四
 5.岳屏公园景五
 6.岳屏公园景六

7.花药寺旧照

8.和平钟

9.衡阳抗战纪念城

10.当时衡阳保卫战的报道

11.衡阳保卫战攻守示意图,大箭头为日军进入方向

12.衡阳抗战纪念城下浮雕之一

13.衡阳抗战纪念城下浮雕之二

14.衡阳抗战纪念城下浮雕之三

15.毛泽东题词 16. 将中正题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