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衡阳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112) ---- 挑山工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12&id=39700) |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7/9/8 17:44:11 -- 挑山工
|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9/8 20:07:27 -- 06年登峨嵋所见——抬轿也是人,坐轿也是人
|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9/8 20:17:41 -- 善良的乡音,旅游勿忘苦力人,以细腻的笔调描述“挑山工”和“轿夫”众生相以及这些苦力执著追求。只有体验苦辣酸甜之人,才会怜悯这些同命运的人。他们为了什么?有人说:“挑山工只是为了一个字,钱!他只是为了养家户口,而没有什么精神,也没有给其他人带来什么东西,所以没有什么价值。” 我看到现在小学五年级有一篇课文,题目是《挑山工》,这篇课文给孩子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使孩子们从中也悟出了不少道理。课文描写了一位挑山工,虽然肩上挑着很重的担子,却能走在游人的前面,游人问他原因,挑山工说:“我们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样就怎样,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现在的学生,有不少学生不努力,老师常常苦口婆心的教导。根据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学生竞争激励,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使学生产生了紧迫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过努力拼搏怎么能跨进高等学府深造?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所以“挑山工”纳入课本,就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体会更加深刻,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确立学习目标,付出艰苦的努力,不能退却,不能停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人生理想的彼岸。 |
||||||||
-- 作者:寻境 -- 发布时间:2007/9/8 23:43:35 -- 去过不少地方,挑山工也见得不少,就个人而言,我是很尊重他们的,起码他们是用自己的劳动在赚钱。有一件事至今难忘:那年我与同事们一起游一座名山,安排几个年老的坐了轿子,每乘轿子80元。山高路远,一路上去,确实感受到了轿夫的不易。然而,等我们到了山上之后,导游安排我们看节目时,我们5、6个男同志都被那些表演的小姐们强行拖去,或拍照或到里屋私语,最后被刮去几百元不等,无一幸免。相比之下,挑山工不是更令人尊重吗? |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7/9/8 23:46:11 -- 要到农村找篮子腊肉才进得门了 ! |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7/9/8 23:50:21 -- 把新的《挑山工》放进教材 是个好主意! 孩子们太需要进行这些教育了!如果那个中年人的孩子读了这篇课文 也许就会对他父亲的做法表示反对了! |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7/9/8 23:57:11 -- 以下是引用寻境在2007-9-8 23:43:35的发言: 去过不少地方,挑山工也见得不少,就个人而言,我是很尊重他们的,起码他们是用自己的劳动在赚钱。有一件事至今难忘:那年我与同事们一起游一座名山,安排几个年老的坐了轿子,每乘轿子80元。山高路远,一路上去,确实感受到了轿夫的不易。......相比之下,挑山工不是更令人尊重吗? 是的 同样的道理 在家里当清洁工的人我们也应该尊重她们的劳动和人格! |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9/8 23:57:39 -- 以下是引用乡音在2007-9-8 23:50:21的发言: 把新的《挑山工》放进教材 是个好主意! 孩子们太需要进行这些教育了!如果那个中年人的孩子读了这篇课文 也许就会对他父亲的做法表示反对了! [一个中年男人嘴里一边啃着什么,一边站在门口向老人指手划脚地发出“命令”:“快点!快点!把包放到里面来!全晒坏了!”] 一个中年人的孩子如果见到此情此景,三十年后又一混蛋,因为为父的行为和言行影响孩子的一生! |
||||||||
-- 作者:乡音 -- 发布时间:2007/9/9 9:10:24 -- 如果像夜版主这样的结果,那么孩子的父亲也会要接受“屋檐水”的惩罚了! 从源文件里取一节出来 ,如果篇篇处理会很累的!再谢谢 TR><TD width="100%"><P align=center><FONT face=隶书 color=#6d1b6d size=7><STRONG>挑山工</STRONG></FONT></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111111 size=4>乡音/图.文</FONT></STRONG></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宋体 color=#111111 size=4></FONT></STRONG></P><P align=left> <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87700 size=5><STRONG>认识这个名词,始于读吴运铎写的回忆小时候挑煤翻山的那段文章;后来自己当了知青,真实地尝到了从山下往山上挑担子的艰难,始知十来岁的孩子挑着二、三十斤的煤爬山的不易。</STRONG></FONT></P><P align=left><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87700 size=5></FONT></STRONG></P><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187700 |
||||||||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9/9 12:03:31 -- 对,吴运铎写的回忆,被列为小学5年级语文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