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衡阳知青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112)
----  [原创]我身边的这群老人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12&id=38738)

--  作者:寻境
--  发布时间:2007/8/31 9:40:57

--  [原创]我身边的这群老人

我身边的这群老人

在我的身边,生活着一群老人,他们是一群普通的老人,在我国城市老年人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这些老人,有的从领导岗位走来、有的从厂矿企业退休,有的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知识分子,有的近乎文盲。但现在他们却能很好的融为一体,成为社会一个独特的群体。

    “老有所养”是党和国家对老年人最基本的政策原则,在这方面,我身边的这群老人是幸福的。让我们走近这幸福的群体。

    精神面貌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走近这群老人,你会被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染、被他们积极的生活精神所感动。早晨,走进公园,走进社区绿化带,满目都是晨炼的人们,其中80%是老年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几十人一堆,有打太极的、有舞剑的、有练健身操的等等,五花八门,自得其乐。与他们交谈得知,那些活动形式都是自发形成的,推举一个热心人,自带音响设备,每人每月交2元电池费,既成为固定练友,当然,没交钱的也一样受欢迎。你看他们那娴熟的动作,全神贯注的神态,有模有样,有板有眼,有的项目还有一定的难度,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乘他们休息的间隙,与他们攀谈起来:“生活好了,生活质量也要提高,健康最重要”、“条件好了,家务少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上隐了,一天不来还真不舒服”......看到他们乐呵呵的答复,感觉他们的身心是那样健康,那样年轻。不禁默默祝福他们,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有趣的是,在这些锻炼的老人中,女性居多,她们在锻炼的时候是那样愉悦,那样自信,而绝大多数男性老年朋友却认为不好意思,随便走走算了,也许这也是观念问题,看来,这些啊姨奶奶们在观念上引领了一次新的时尚。

    早晨如此,晚上也是一样,夜幕下人群中,不时可以找到晚练的身影,无论处于何种原因,不管是晨练还是晚练,我想锻炼的初衷应该是一样的。一个放夜风筝的老人吸引了我,你看他一手拿着大线盘,一手拿着电子遥控器,全神贯注地盯着天空,风筝发出的嗡嗡声,在他听来,象是在欣赏一首优美的恋歌。顺着声音寻去,在大约一百米的上空,闪烁着一团红绿相间的亮光,与天空闪耀的星星融为一体,相映成辉。原来,老人迷上风筝已有5个年头了,只要天气好,每天上午和晚上都会来,从最初几元钱买一个风筝来放,到自己动手做,从油纸到绢布,从竹架到电动,无不凝聚了他的心血。当然,他的作品也满满当当的占据了一个房间。谈起风筝,老人的自豪、热情和痴迷程度溢于言表,那是他的追求,那是他的生活,那是他的精神,那是他的一切啊!老人的一句话意味深长:“哪天,风筝飞不起来了,我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如果说,这些都是社会活动的话,那么老年大学的学生应该算是正规军了。在老年大学,歌舞班,书法班,保健班,园艺班,厨艺班等等等等,期期暴满。他们那种高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态度,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确实令人钦佩。当你得知某人放弃走亲访友,只为不误上学、当你得知某人带病坚持上课、当你得知某人为解决家务矛盾费尽心思、当你看到灯下聚精会神完成作业的身影时,你有何感想呢?当你看到他们的优秀作品被刊登发表,当你看到他们手捧获奖证书时,难到你不觉得他们是一群可敬可爱的老人吗?

    谁说老人是负担?他们也在为社会默默地奉献!你看,在社区,有三个老妈妈,为了支持年轻人的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专门为中午没有家长照顾的孩子解决中餐问题。每到中午,家住一楼的杨奶奶家就会热闹起来,十几个中小学生唧唧喳喳聚集到这里,与这群活泼的孩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两位年逾八旬,行动不便的老人,也与这群孩子为伍,共进午餐,再看餐桌上丰盛的伙食、融洽的气氛和敬老爱幼的场面,你不觉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再一次得到诠释吗?你不觉得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吗?

    “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这是社会的需要,这是时代的进步!让我们祝福天下的老人,在生命的金字塔中,在塔的顶端舞出神采,尽显风华!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8/31 14:16:40

--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授精再跟贴1
--  作者:寻境
--  发布时间:2007/8/31 22:00:30

--  
衷心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9/1 0:03:33

--  
以下是引用寻境在2007-8-31 9:40:57的发言:

    我的身边,生活着一群老人,他们是一群普通的老人,在我国城市老年人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这些老人,有的从领导岗位走来、有的从厂矿企业退休,有的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知识分子,有的近乎文盲。但现在他们却能很好的融为一体,成为社会一个独特的群体。

    “老有所养”是党和国家对老年人最基本的政策原则,在这方面,我身边的这群老人是幸福的。让我们走近这幸福的群体。

     寻境的《在我身边的一群老人》看后,感叹良多,我在想,福利待遇有保障的、退下来的领导干部这群人固然享受了天伦之乐,但是,还有大部分老年人还是比较清苦的,他她门微薄的退休费只能解决当务之急,对于健康保障不容乐观。

 疾病几乎伴随着每一个老年人的晚年,医疗费用支出占他们所有支出最大的比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最高的。这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

 然而,超于现代化的老龄化又让我们措手不及。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是5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而我国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目前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严重不足,只有部分退休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相关社会福利和保障(特别是相关医疗费用),据统计这个数字只占到全国老年人口的20%~25%。

  在目前“未富先老”的国情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群。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这个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还存在大量的贫困老人。期盼解决这部分“弱势老人”的养老问题。比如,我的父80离世,母亲93岁离世,父亲的单位破产,退休费当时也不够他一个人的开支,更不用说看病了。30年来,一直是我们做儿子的供养父母。

  老有所养,没有了精神负担,唯一想到的就是锻炼身体,长命百岁,如果老人生活医疗都得不到保障,他那还会有心思去晨练和参与老年活动呢?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尽管目前为数不多,但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安度晚年是每一个老年人和他门后代的共同愿望,原天下老人有一个圆满的归宿。


--  作者:开心就好
--  发布时间:2007/9/1 18:18:26

--  
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工作这么多年,为的就是安享晚年。而我们晚年的收入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方面就是退休金和储蓄;第二个方面就是儿女给钱花,三就是社保。我相信大家也会同意我的观点:社保是不够维持我们的生活水准的,现在生活指数这么高,儿女们照顾自己的家庭己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还要供养我们呢。所以希望我们的儿女在年轻有能力赚钱时,多多为自己的晚年作好养老的保障计划。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才能提高我们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自己生活得更精采,而不给儿女们造成生活的压力。
--  作者:寻境
--  发布时间:2007/9/1 19:53:26

--  

开心就好 你好,欢迎新朋友!

你说得对,老年人的收入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多年的积蓄,而这些老人过去工资收入都不会很高,再陆陆续续支援孩子们,也就所剩无几了;第二个方面是儿女给钱,而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正如你说的,他们照顾自己的家庭己经很不容易了.第三就是社保,我想这是老人生活保障的主要方面,如果社保和医保都能得到保障,老人们的日子才能过得塌实,儿女们也才没有后顾之忧。这也应该是社会发展中要解决的重要方面。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9/1 21:50:19

--  
以下是引用开心就好在2007-9-1 18:18:26的发言:
   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工作这么多年,为的就是安享晚年。而我们晚年的收入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方面就是退休金和储蓄;第二个方面就是儿女给钱花,三就是社保。我相信大家也会同意我的观点:社保是不够维持我们的生活水准的,现在生活指数这么高,儿女们照顾自己的家庭己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还要供养我们呢。所以希望我们的儿女在年轻有能力赚钱时,多多为自己的晚年作好养老的保障计划。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才能提高我们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自己生活得更精采,而不给儿女们造成生活的压力。

  开心就好,知足常乐!欢迎你,衡阳坛子的新朋友!

  开心就好你的1、3切入要点,我不认同第二点,理由:

1、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提前消费,没有我们当年的节俭,时代不同了。

2、生活指数这么高,住房涨得看不懂,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更本无力承受。

3、儿女成家,资金不足,唯有反过来伸手找父母,于是,父母的一生积蓄为孩子买房成家,这只是说单位福利待遇家好的家庭。

4、下岗的父母,无力支援孩子,于是贷款买房,年轻人成了房奴,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7/9/2 0:07:47

--  
由于行业、地区等差异,各地纳入社保的人远不足涵盖众多百姓。现在当年的知青渐入老境,但还有部分下岗、低保的,愿国家兑现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承诺,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大家都有个安康的晚年。
--  作者:夜深人静
--  发布时间:2007/9/2 0:36:54

--  
以下是引用老灯火在2007-9-2 0:07:47的发言:
由于行业、地区等差异,各地纳入社保的人远不足涵盖众多百姓。现在当年的知青渐入老境,但还有部分下岗、低保的,愿国家兑现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承诺,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大家都有个安康的晚年。

   灯火兄说得在理,尽管我们将来老有所养,忧虑其它人,还有我的兄弟姊妹!
--  作者:开心就好
--  发布时间:2007/9/3 19:47:37

--  
首先谢谢大家欢迎我的到来,让我感觉好温馨。初来乍到,请多指教! 其实人的一生有多长我们谁都无法预测,年轻的时候,有工作能力,没有钱不要紧;但年纪大了,又没有钱,生活就会很困难。一个好的保障计划,基本上可以把年轻时候的钱一点一点存起来,到年纪大的时候自己可以拿来用。所以,希望我们的子女们能够意识到这点:年轻时一定要为年老时作好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