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峭壁松专栏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108)
----  【原创】—— 养蜂人 (十四)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08&id=32251)

--  作者:峭壁松
--  发布时间:2007/7/6 12:53:56

--  【原创】—— 养蜂人 (十四)
楼主

【原创知青纪实小说】——养蜂人(十四)

养蜂人


(十四)

根据姜老师临走前的建议,我决定北上,先去河北赶枣花,再拉到内蒙古大草原赶苜蓿草。

我雇车将蜂运到了长沙火车南站,然后去联系北上的车皮。货运站告知我须等两天方有车皮,我于是趁机回家一转,见到了久别的家人。

妈妈用慈祥的目光看着他:“东伢子,你一个人在外飘泊到几时?年纪也不小了,今年二十五岁的人哒,俗话说人到二十五,衣服烂了冒人补。何时能安定下来成个家?”

“妈,您着什么急?江永、浏阳的一些老知青,比我年纪大得多,至今仍孑然独处,穷困潦倒,比起他们,我这算得了什么?”我感叹道。

此时弟弟站在旁边。我将弟拉到身边跟自己一比:“嘿!个子比我长得还高些了!”

“这么大的人还不是坐在家里待业。”妈不由叹息。

“刘阳,你愿意跟哥在外养蜂吗?”我看着弟说。

“那太好了,哥,这次你就带我去吧。”弟兴奋地回答。

“你吃得这份苦吗?出门在外,劳累奔波,餐风露宿,你挺得住?而且要不叫苦,不喊累,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说。

“我会跟你一样,你做得到我保证能做到。”弟的决心看来还不小。

我征求爸妈意见后,将弟带到车站,一起装好车皮。蜂箱门全部打开,任蜜蜂出进。兄弟俩坐在车皮上押车。

四天后,终于到达目的地——河北沧州。我叫了辆汽车将蜂拉到枣树最多的地方。

此时正是枣花盛开时节,花香扑鼻。蜂箱内的 “先头部队”蜂拥而出。我现场指导弟:“先头部队”发现新蜜源后随即疯狂采集,满载而归后,便用它们独有的舞蹈语言告知箱内的同伴,蜜源在何方有多远。于是‘大部队’倾巢而出。甜汁采集回,经过它们体内自然加工后再吐进蜂巢,然后不断振翅,如鼓风机般将多余的水分挥发掉,这就成了蜂蜜。”

“一滴蜂蜜该采集多少花呢?”弟很有钻研精神。

“当人们吃着芳香的蜂蜜时,有谁会知到,一滴蜂蜜是一只蜜蜂采集上千朵花的甜汁酿造而成。蜜蜂是最辛苦的昆虫,正因如此,它们的生命很短暂,繁忙采集季节,一只蜜蜂从生到死只有几十天时间,可说这一滴滴亮晶晶的蜂蜜是它们用宝贵生命换来的呢。” 我回答完。弟感叹:“蜜蜂真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昆虫。”

我一边向弟示范操作,一边解释有关知识,弟兴致极高,白天跟着我熟悉各种操作,晚上秉烛夜读,掌握养蜂理论知识,很快成了我的好搭档。

根据枣花不同的花期,我带着弟,辗转于冀中平原,追花夺蜜。

后来我们在一户姓马的人家驻扎下来,准备在此地赶最迟一季枣花。

一天晚上,早已熄灯睡觉,突然一阵急促的犬吠!接着“咚咚咚”的敲门声惊醒了我。

“谁呀?半夜三更的?”我警觉地问。房东马大哥点着油灯将门打开。几个人闯了进来,径自向我床前走来。房东介绍说他们是大队民兵。

这些人的年纪约在30岁左右,穿的都是些打着补丁的粗布衣,头上戴着白头巾。

其中一位为头的开腔了:“我们是搞安全检查的,你们哪来的,有证明没有?”我随即掏出那张“护身符”说:“我们是知青,给公社养蜂场养蜂,来贵地放蜂,请多关照。”

“你为什么不到我们大队民兵营登记?这里有规定,凡是外来人员一律要登记,否则我们可视为流窜犯抓起来。”他们边说边扫视着养蜂用品,只见那为头的两眼盯在了蜜糖桶上。我灵机一动,连忙打开蜜糖桶盖,倒上几碗蜜端上说:“这么晚了,你们还出来巡逻,真是够辛苦的。”说着请房东大伯烧点开水冲蜜糖喝。那为头的脸上阴天转多云:“不要烧水了。”说着将那碗蜂蜜仰头一口气喝得精光。其他人也一样,象喝白开水似的将碗里浓浓的蜂蜜一饮而尽。他们舔着碗,咂吧着嘴,露出满意的神色。

我惊呆了,象这浓浓的蜂蜜,一般人根本不能直接喝,喝下去不久头即发晕,因为人的身体难以吸收这高浓度的糖分子。见这些人喝蜜如喝水般,我明白这些粗旷的北方汉子的身体是南方人难以比拟的。

喝完蜜,他们和我拉起了家常:“你一个知青长期在外走南闯北真不简单,这一年到头能弄多少钱?”

“唉!别提它,我给公社养蜂场养蜂,每年除了上交,剩下的仅够日常开销,弄不到什么钱,有时天气不好,亏得连短裤子都没得穿,还要从家里带路费。”当时,我只能用姜老师传授给我的这些话应付他们。

“我们这里枣花多,你以后每年都可以来这里放蜂呀!”

“好的,你们这里是花好人也好。”

“再来,还可以住我家。”为头的说。

“我如果没带证明,你敢让我住吗?”我开玩笑。

“一回生,二回熟嘛,你再来不就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几碗蜜,一席话,我们成了好朋友。临走他们还一个劲地道谢。

“哥,你应付这些人还蛮有经验呢,要是我真不知怎么办?”弟说。

“你出门久了就老练了,人都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

“哥,这季枣花赶了,下一步怎么走?”

“明天我们就收拾行头,拉到火车站,开到内蒙去。”我信心十足地说。

第二天,我们即开始行动。两兄弟坐在车皮上押车。方向——朝北,再朝北。

沿途放眼,到处是裸露的黄土山坡,很难见到郁郁葱葱的林木,更不见南方小桥流水的景致,真是满目疮痍,不忍卒看。

……

终于到达内蒙伊金霍洛旗,我们在有大片苜蓿草的牧场驻扎下来。

我们挨着一户牧民的帐篷不远处,架起了随身而带的小帐篷,过起了草原牧民式的生活。

展望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只见远处的羊群真像天边的白云,偶尔有牧民骑着马打帐篷前经过。

我拿出自己心爱的笛子,站在草原上吹了一曲《牧民新歌》。笛声在草原的上空回荡,心里感受着这支草原之曲的真实意蕴。

此时我不由想起了春花,想起自己曾在她面前也吹过这支曲子,她当时听了露出惊喜的神色,直夸好听。我要她唱支歌,她张口即唱,那刘三姐的山歌唱得跟电影里差不多。我用笛子伴奏,引来房东一家人围拢来,说我俩配合得好。可现在离开她转眼又是大半年,不知道她怎样了,思念之时,我不禁拿出纸笔,给她写信:

亲爱的春花:你好。

当我站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时,我的心情特别兴奋。我吹起了笛子,此时不由想起了你,若你现在能陪伴在我身边该多好!我将牵着你的手在辽阔而无人的草原肆意奔跑,听你纵情高歌,看你翩翩起舞。可这些只是我的美好遐思,我俩此时相距数千公里。但我相信,我俩的心是紧挨着的。

春花,我多么盼望去年那时刻早日到来。我想起离开你的前夜,说不要你送,怕你哭,你说你不会哭,会高高兴兴看着我走,结果汽车走了好远,我回头一看,才发现你还站在那抹泪。我一路上好难过。

春花,真不知道我这流浪生涯何时能结束,有时甚至产生出这样的荒唐念头:我的蜜蜂被突于其来的洪水一下冲得无影无踪,我虽感到很伤心,但一想到只有如此结局才能结束我的流浪生活,我反而释然。我想只有这样的结局,才会使我不再犹豫,毅然来到你的身边。

……

我将写好的信放进箱子,没有去发。我不知命运之神究竟将会把自己引向何方?残酷的现实让我不敢朝深处想。平时从来不相信命运的我,现在却在命运面前屈服了。

我带着弟来到牧民格达尔家,送给他们一些大米,蜂蜜。格达尔全家对我俩很热情,提了酥油茶,烤了羊肉招待我俩。格达尔用难懂的汉语说,他们全家很欢迎我们来放蜂做客。他们说这里很少有人来,他们一家人要负责几千亩草场,几百头绵羊。这里两家牧民相距至少都是二三十公里。

听格达尔一席话,我深切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感受到牧民的纯真和热情。

当我看到在草原奔驰的烈马时,跃跃欲试,但想到有相当危险时,即打消了念头,我想现在不允许自己再有什么闪失,同时告戒弟弟不要骑马。

一日,弟弟见格达尔放牧归来,正好我不在,弟心里直痒痒,想骑马。格达尔唯恐怠慢,于是将马鞭给了他,教给他一些基本要领,还说草原的马不是随便能骑的,弄不好要摔坏身体。弟连连点头说记住了。

格达尔将他扶上马,弟将缰绳一晃,那匹白马一路小跑起来。弟还嫌不过瘾,顿时扬鞭催马。白马奋蹄奔向远方。弟在马背上一阵欢呼,得意忘形,一不小心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格达尔大叫一声“不好”!迅疾跑去将他扶起。

我回来,见弟躺在帐篷不能动弹,我很是难受。幸亏格达尔家有疗伤的特效药,弟躺了两天得以恢复。

苜蓿草系自然野生,虽随处可见,但较为零星,意蜂采集起来难以得心应手。蜂群摆放些日子后,我即带着弟弟南下了。

经过上十天的辛苦转运,我们终于将蜂运抵常德津市窑坡,据扎在大片荞麦地旁,准备让蜂群在此地休养生息,因荞麦的泌蜜量不是很大,蜂群基本上只能自给自足。

弟到底是刚出门的人,有些想家,给家中写信很勤快,一封又一封,将外面情况一一向家中爸妈描述。弟还是个细心人,他将我们驻地的详细通信地址找生产队打听得清清楚楚,写在信中,说爸妈如有重要事情写信告知,可按此地址转蜂场刘东收,一定能收到。

……

十二月中旬的一天,我和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将蜂拉到久别的心仪之地——广西荣县。

我外出找车回来,正准备告诉弟启程的时间。尚未开口,弟高兴地扬着手中一张纸片:“哥,爸妈电报,说妈退休,你可顶职,要你速回生产队。”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接过电报,电报上白纸黑字,真真切切:刘东,速回生产队,妈退休,你可顶职,招工师傅已动身赴常德,切不可耽误!爸妈。

我激动地跟弟说:“你跟我跑了几个月,现在要你一个人在外闯荡怕不怕?”

“不怕,你放心。”弟语气坚定。见弟有志气的样子,我拍着他的肩膀道:“好样的,这以后就看你的了。只不过今年你一个人去广西是不行的,干脆今年就在此地越冬。”弟听我说完,点了点头:“哥,你放心去常德招工,我在外会见机行事的。”

去车站的途中,弟想到应先到附近邮局给家里发封回电,以免爸妈担心。我想,其实弟在外比我还细心,这蜂场交给他,应不成问题。

我心急火燎地向常德赶去。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7/8/19 10:32:43

--  友情复:(峭壁松)【原创】—— 养蜂人 (十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