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2007.hnzqw.com/index.asp) -- 犟牛专栏 (http://2007.hnzqw.com/list.asp?boardid=102) ---- [原创] 关于湘西民歌 (http://2007.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102&id=25247) |
|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7/4/22 15:03:14 -- [原创] 关于湘西民歌 关 于 湘 西 民 歌 看了朵朵转载的王跃文《听桑植民歌》一文,颇有感触。湘西是个老少边穷的地方,即: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地、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改变落后面貌。但地域的偏远、经济的落后,并不一定决定文化的贫乏,相反我对湘西的民间文学大为赞赏,以为它不仅比汉族文学毫不逊色,甚至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也是一束艳丽无比的鲜花,一块价值无比的瑰宝,它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正应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这一点,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民歌受到的热烈欢迎程度就是明证。 我曾经在永顺、古丈一些土家族聚居地区采风,搜集民歌,从那些目不识丁的守牛阿公、瞎子婆婆口里唱出来的民歌,总是使我耳目一新,在它们面前我只自愧思维的呆板、语言的贫乏。这些心口相传的民歌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诗三百”,仅仅我下放生产队在挖“锣鼓地”时(大致相当于朵朵介绍的“薅地锣鼓”),两位本乡本土的农民对唱挖地锣鼓,你一句,我接上一句,连续唱了七天也没有重复唱词,唱词的丰富,演唱者的急智,让我甘拜下风。而湘西民歌对于比兴赋、顶针、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高超熟练运用程度,甚至在《国风》之上。而且,由于它往往采用七字句,因而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吟唱习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加上有王跃文的文章在上,我不敢再饶舌,但我三十年前搜集的一些土家族民歌,是我一字一句记下的,至今仍躺在陈旧的笔记本上,沉睡在尘封的书橱里。阿公阿婆早已作古,病牛不才,又体弱病重,恐埋没了这些宝藏。受朵朵的“勾引”,今日奉献出来,幸而有了互联网这个好东西,又有湖南知青网这样的好园地,众多志同道合的网友,希望有慧眼识珠的朋友收藏之,使之不致失传,则幸甚至哉,让我也又放下了一个心。 |
|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7/4/22 15:05:58 -- 座 龙 溪 情 歌 (瞎子婆婆演唱 病牛记录) [注:古丈座龙溪与永顺王村(芙蓉镇)隔酉水相望,山清水秀,原来极贫困,现在已是旅游胜地了] 叫我唱歌就唱歌,叫我撑船就下河。 唱歌不怕老歌师,下河不怕烂岩窠。
站在高坡打一望,姐在河边洗衣裳, 打个岩头丢个信,棒棒儿捶到岩窠上。
爹娘有花不会栽,把花栽到背阴岩, 好花栽到岩阴背,冷水湫湫若样开。
爹娘有花也会栽,把花栽到向阳台, 好花栽到阳台上,一层花谢一层开。
韭菜开花蓬蓬青,你姐莫起两样心, 要学画眉常常叫,莫学阳雀半年春。
苋菜红来韭菜青,咔咔捏捏到如今, 要学苋菜红到老,莫学花椒黑良心。
我和大姐同路行,脚脚踩落鞋后跟, 不是小郎雀宝你,心里想着不由人。
小小鲤鱼紫红鳃,下江游到上江来, 冲破道道青丝网,绕过座座钓鱼台, 不为冤家我不来。
藤缠树来树缠藤,钥匙缠锁锁缠门, 钥匙缠坏牛尾锁,你姐缠坏我后生。
哥哥送妹五里坡,只送五里不送多, 心想再送十里路,我郎家里穷事多。
送姐送到五里牌,郎送戒指姐送鞋, 郎的戒指去钱打,姐的鞋子手上来。
堂屋打伞两色天,许郎一天又一天, 给郎搁把长把伞,晓得哪天得团圆。
白布衣裳爱白浆,干柴爱火麝爱香, 鱼爱青苔龙爱宝,你姐爱的有钱郎。
船头打鱼船尾收,正月玩郎二月丢, 晓得你姐无情义,不该和你起念头。
壁上画马马难骑,篾串豆腐也难提, 晓得你姐无情义,当初下错这盘棋。
苋菜开花吊红须,你姐讲话不乐意, 十回讲话九回票,这回见我若下席。
那日和姐合得来,同条板凳共双鞋, 今日和姐舞孽了,窄路相逢眼不抬。
那个两年钱米多,你早也哥来晚也哥, 这个两年无钱米,你有钱不见我无钱哥。
我的丈夫心思毒,不准娇妹坐他屋, 火床打铺舞丢了,孤寂走到后园哭。
大米莫和小米蒸,爹娘送的不称心, 虽然和他同床睏,小衣没解脚没伸。
手攀茶树开白花,政府定了婚姻法, 只要双方同意了,父母不能包办它。
天上星多无用处,半边明月照江河。(喻计划生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