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7/4/22 10:54:21
-- [原创] 游番禺莲花山
游番禺莲花山
2007年1月下旬,应知青老同学曹志华之邀,我和老伴从北海来到广州,住在曹志华女儿位于番禺南村雅居乐小区的家里。因正是严冬时节,长沙连日雨雪,不愿速归,遂在岭南淹留十日。闲来无事,静极思动,便寻周边可玩之处,从互联网上查得不远有莲花山旅游区,新近被评为广州新羊城八景之一——莲峰观海,据称所建金身观音菩萨高度为世界之最云云。小可向来敬鬼神而远之,平生游历名山宝刹无数,只打一躬而已,算不得虔诚,自己不甚感兴趣,又恐神灵怪罪,所以一般是避而不游的。然今日既已到此,且有老伴和老同学同行,还是决定一游,岂料竟是大开眼界,不虚此行,方知天地浩博,自己孤陋寡闻矣。 上午十点才动身,乘车辗转打听,过了市桥,直奔正东,遥遥可见远山颠峰有一宝塔,那便是了。上得山来,果然是圣境宏大,法象庄严,铜铸贴金的观音菩萨立像高度超过40米,面相慈祥,朝向正东,俯瞰珠江口外狮子洋的浩淼烟波,仿佛在指点迷津,普度众生。莲花古塔耸立云外,观音阁雄伟巍峨,旁边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红布条,风吹条动,烨烨生辉,蔚为壮观,与西藏高原的玛尼堆有异曲同工之妙。碑记和宝鼎铭文记载,何贤、霍英东、何厚铧等港澳名人捐资甚巨。整个园区贸林修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道路两旁,紫荆盛开,落英满地,仿佛到了桃花源里,有环卫工人正扫除落花枯叶,戴斗笠,持长帚,曹志华打趣道:好一似林黛玉在此,只少了些怜香惜玉。公园里放眼望去,阳光和煦,勃勃生机,好一派岭南气象,与萧瑟肃杀的北国大不相同。不须嘉肴美食,只这眼前胜景,即可令人流连忘返,难怪当年东坡居士要“不辞长做岭南人”,岂只为荔枝而已。 谒过菩萨,下得岭来,方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古采石场遗址。任是何人,走过许多名山大川,到得此地,皆应叹为观止。莲花山面海一侧,因石质坚硬且近水易运,自汉至元明即开采石料以构筑炮台、堤坝、房屋,其后废弃,经千百年风吹雨打、水滴石穿,人工加上天工,这才成了今日模样。峭壁悬崖,斧劈刀削,其状各异,千姿百态,后人因之命名为“燕子岩”、“飞鹰崖”、“莲花石”、“南天门”“南天一柱”等,下成深潭,幽不可测,锦鲤沉浮,岸芷汀兰。石径栈道宛转其间,供游人攀爬。有诗镌于崖壁:“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废千秋水上名。”,又有一诗:“千寻峭壁碧凌空,径转潭回第几重。莫讶巨灵挥巨斧,应歌群匠凿群工。滴珠钟乳虽绚丽,磨琢悬崖更伟雄。万串当年班驳汗,莲花浇出溢春风。”近年来,当地又投资开发,新修了不少亭台廊榭、石级栈道,遍植奇花异草,题诗刻石,点缀其间,竟成一名胜。壁立百仞,洞径曲折,我们手扶栏杆、一步一探,小心翼翼地穿行其间,登崖顶不敢俯视,处崖脚又不敢仰观。刚绕过一面绝壁,又出现一湾寒潭;才穿过一个石洞,又迎来如磐巨石。一步一景,一步一回首,楞是耗尽了我数码相机的电池,却依然惋叹摄不下这眼前雄浑宛秀的美景,自愧词语匮乏,“眼前有景道不得”,非身临其境不可言状。我们在陡峭险峻的飞鹰岩顶远眺珠江入海,在如诗如画的碧莲池畔饮茶小憩,在古代岩工们栖身避雨、而后燕子筑巢出没的燕子洞里徘徊探究,欣赏这鬼斧神工奇景的同时,深深感叹古代先民们一锤一钎开凿出了这规模浩大的工程,留下了一笔坚韧顽强、可歌可泣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我们歌颂劳动伟大,我们热爱大自然! 番禺莲花山,记住你了,若今生有幸,我当再来。 二○○七年一月


|